編輯精選 

玩物喪志嗎?

作者: 半盞流年 最後更新: 03/04/2024

志,指的是志氣,積極上進的志氣。要說「志氣」對我們立足於世的作用如孟子提出的四端相等也不為過。於精神上,「志」使我們尋到真我,確立人生價值;於實際上,「志」使我們具備更大的志氣,有更高的成就。難怪,古人言「人有志,竹有節。」志;人皆求之,卻非人皆有之。而「玩物」或許便是「養志」的關鍵。

首先,玩物養「致」,即專心致志的「致」,培養處事態度。我們身處充滿誘惑,紛紛擾擾的21世紀,難以有時間讓我們平定心神,專心致志,完全沉醉於一件事,而玩物可以讓我們有這個機會。當我們全心全意投入時,我們會慢慢放鬆下來,把平日世間的擾攘暫時放下。這時,興趣便會如溫火一樣熏陶我們,把美好品德薰進骨子裏。文,使人平心靜氣,鍛鍊耐性;武,使人剛強堅忍,磨練意志。連著名文物專家王世襄曾說過:「一個人如連玩都玩不好,還可能把工作干好嗎?」'

其次,玩物養「志」,即志向之「志」,尋找人生價值。現今世代娛樂和興趣選擇泛濫,琴棋書畫已不在話下。但在這瞬息萬變,眼花撩亂的時代,又如何能輕易尋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呢?正是要不斷嘗試,而這正是「玩物」。過程中,我們會接觸很多不同的事物和人,透過不斷的探索和鑽研,我們會漸漸找到自己所擅長或喜愛的方向。著名編輯李惠貞也曾分享「人生方向不是用找的,是走出來的。從一次次探索中,去找到存在的意義。」其實,+ =玩物尋志就如在五光十色的百貨公司選購衣服,若不拿起每一件衣服,細細感受它的質感並試穿,又怎能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想要什麼呢?

最後,玩物養「至」,即達至之「至」,實踐個人成就。前者提及,「玩物」使我們找到興趣,當我們對那件事有興趣時,自然願意付出努力,沉醉其中。而國學漫畫大師蔡志忠先生也說過「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事,把它做到極致,才是人生最大的快樂。」獲得快樂後,人們自然願意繼續堅持,不斷鑽研和進步。俗語有云「任何事堅持到極致便是頂尖」試想,一個尋到夢想,願意一直為之努力的人,就如同在跑道上一直勇往直前的人,最終也必定會衝過終點,成為最耀眼的冠軍。以奧運金牌得主李麗珊為例,熱愛單車的她,因為堅定的意志和熱愛,不論風雨,不管陰晴,堅持練習,不斷自我進步,將各方面都做到極致,最終成就了今天閃閃新輝的她。有見及此,在成功後成功感及自信也會隨之而來,一切榮譽將再轉化成動力,點燃心中積極和進取的那顆明燈,形成循環,實現人生價值。

可惜,現今世代仍帶有刻板印象,認為「玩物」會迷亂心智,必喪志之。可是使人喪失意志的真的是「物」嗎?「玩物喪志,其志小;玩物養志,其志大。」若志氣高尚,意志堅定,又怎會被區區「物」而迷亂?若無鬥志,上進之心,即便毫無阻撓,清心寡慾也不會成功。由此可見,世人所信的「玩物喪志」,不過是一羣原本志便小的人恰巧在玩物而已。真正有大志的人會在「玩」的過程中學習、探索、改進、反思。相反,只是看似有大志或根本無志氣的人「玩物」就真的不過是嬉戲罷了。退一步言論,無大志的人,今天即是沒有「玩物」,也定會用同樣嬉玩的態度對待其他事情,又怎可能成功呢?所以「玩物喪志」一詞本就不準確,從來沒有大志的人,談何喪志?

對於「玩物養志」,人經常把重點側重於「玩物」二字,輕易斷定那是戲玩、是浪費時間;可是人們從來不願看見「玩」背後的高深。玩的背後是「致」專心致志、「志」志向、目標「至」達至,組成了我們不可或缺「志」。「玩物」使我們擁有了美好的品德,裝備好自己,再幫助我們找到人生方向,最終因為上進而取得更大的成功,實現人生價值,環環相扣,這便是玩物養志的力量。

若一直盲目相信玩物喪志,而不去留意「玩物」帶來的好處,屆時喪失的不只是志氣,更會是判斷是非的智慧。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