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差

系列: 《不分東西》讀後感 作者: 醉煙寒 最後更新: 12/10/2019
中國漢字可謂博大精深,一個字加上另一個字,他可以組成新的詞語,帶有新的意思,當這個字加上另一字,它的意思可以相反或者相近,甚至不同,正如這本書的第一部分「從對抗走向對話」。
        首先,書中提到一個點,一個很簡單細思之下卻極其複雜的問題,名為「我是哪裡人?」我想身份證不是足以說明一切嗎?細閱後,我恍然大悟,原來只有當把這個地方當成自己的家,它的變化與你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此你才能尋獲這個問題的答案。
        其次,書中提及的「保衛天星碼頭」這一件事,我想我身為一介書生,這等深水不適宜我,但我仍有想法。不談及時事,來談個人。我想每一個在生活或學習上與他人都會因意見不同而有爭執,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也許會大打出手,也許會各執一詞,這並沒有錯,關鍵在於關係需要緩和,我們與他人需要求同存異。「異」?何為異?異從何來?對的,當我們弄清別人的意見是什麼,而為何與我們不同,一切便迎刃而解。
        接著,第三小節的「堅持程序的正義」,不論其他,論我們與父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起點與生活環境,每一個人的要求也就不同。堅持程序的正義,指的是雖然不認同,但仍接受。對的,我沒有想過求同存異最終的結果,甚至認為最終的結果是雙方都愉快地達成共識,現在我才發現,原來「最理想的結果是雖然還是不認同,但能夠接受」。
        最後的小標題為「從對抗走向對話」,不看其他,看我們與他人的矛盾,當矛盾愈演愈烈,總會出現和事佬,他們如何看呢?無外乎利益與勢力,倘若孩童與大人發生爭執,可能傾向於孩童,因為他尚年幼。倘若同輩之間發生爭執,傾向哪方呢?皆有可能,不過是旗鼓相當。而我們這些局外人如何看呢?需要聽別人的看法嗎?自然是需要的,但不能偏聽,需要存有自己的想法。如何判斷對錯?無外乎天理倫常,不論他人的身份背景,而是從一個人的行為、思想、言語,以正義為標,以程度為榜。
        不妨再言說如何讓天地都站在你的一方,有怨氣無人明了,與其怪他人無七竅玲瓏,不如思考自己的方式是否有誤,倘若堂堂正正立於天地間,清楚明白羅列你的要求與原因,傾聽他人意見,有反駁之理由,何愁怨言無處明了?
        尾處談及一字之差,「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不外乎世人評定。
作者簡介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