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讀後感

作者: hiiiiiiiii 最後更新: 26/07/2021

   最初看到《阿Q正傳》時,以為故事是關於一個偉人名叫「阿Q」,並描述他的生平事跡。閱讀後,才發現阿Q是個長期受壓迫卻愚昧盲目的社會低下層人物。   

   這個故事的背景是講述辛亥革命前後,在一個落後荒涼的農村裏,有一位叫阿Q的單身漢,他沒有家,生活潦倒,但性格自負,經常欺善怕惡,被欺負了卻以「精神勝利法」來安慰自己。最後鬧革命時期,村內的趙家被人打劫,阿Q被誣陷為同犯被抓進城去,畏縮地畫了圈認了罪,最後被槍斃,就這樣糊塗地死去。

   作者魯迅從主角阿Q身上徹底地反映出當時人們生於黑暗的社會,如何在精神上尋求麻醉,以及當時社會的腐敗。當時中國被列強欺負,內部政治混亂,最受欺壓的便是老百姓,而百姓們又麻木不仁,毫無反抗之心。魯迅希望藉此作品喚醒當時沉睡的民眾,讓國民得以醒覺,改良人們悲慘的人生。

   故事中有兩個情節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當阿Q被錢大爺的大兒子和禿兒打後無力還擊,在路上遇見比自己弱小的尼姑便立即欺負她,更與酒店裏的客人開玩笑,從能夠欺負比自己弱小的尼姑而感到滿足的一幕,這令我明白了何謂「阿Q精神」,更看到當時社會的殘酷現象。另外,阿Q在走投無路、飢寒交逼下,竟到靜修庵偷蘿蔔,被小尼姑發現,立即拔腿逃跑,卻被黑狗追咬,他便在衣兜裏拋出一個蘿蔔還擊,鬆脫黑狗後,便一邊吃蘿蔔一邊往城裏去。從這事上,我覺得他是個徹頭徹尾的無賴,只會欺負弱者,不懂用合理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可是當我對他咬牙切齒時,竟從他身上,看到了自己。

   從主角阿Q身上,我看到了人性的優點和缺點。他的缺點是愚昧而自大,卻又欺善怕惡。但是,我也能從他身上看到一些優點,他是個能吃苦的勞動者,人們都說他很「能做」,而「精神勝利法」能恰到好處地調整自己的不幸情緒,令自己獲得精神上的安慰,這也是流傳至今的所謂「阿Q精神」。

   其實,現今的社會裏到處都有阿Q,我們或許也擁有阿Q的基因,不是嗎?例如:當我考試考最後一名,便跟人說自己是第一個「最後一名」,從而獲得精神勝利。籃球比賽中沒被教練選為正選球員,便說這能減少受傷的機會,從而自我安慰一番。由此看來,我也是一個「小阿Q」。

   讀畢《阿Q正傳》後,我會推薦這部小說給朋友,因為我在當中看到魯迅先生如何藉阿Q這個小人物來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阿Q就如一面人性弱點的鏡子,從他能看到自己的瑕疵,並提醒自己革心易行。

作者簡介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