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有人會問,你為什麼寫作?其實很簡單,就是一種愛好、一種習慣,如同一日三餐。 寫作讓我透過文字來抒發情感,在寫作時我總是感到快樂

我最喜歡的廿四節氣
根據太陽在黃道上運行的位置,一年內劃分二十四個節氣的時節和氣候,主要指導農事之曆法,如春分、清明、穀雨、立夏……每個節氣代表着人們生活中不同的節點和變化,反映了自然界的變化和規律;每個節氣都有其特定的意義和文化,相應的節日、飲食、服飾、活動,因地而異,這些反映了中國深厚的文化傳承和多樣性。
立夏是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通常出現在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以立夏為開端,意味着夏季正式來臨。在這個節氣裡,氣溫開始升高,降雨增多,是農民們開始全面生產夏作的關鍵時期。此時的大地,稻子已經種上,小米也開始種植,人們需要針對當地的氣候與環境進行調整,適時引入農林牧漁新技術,以提高產量。
此外,在中國南方水雨相對多,人們需要制定病蟲害防治方案,加強田間管理,保證作物健康生長發育。人們在立夏時節有一些文化和風俗活動的。在浙東寧波、舟山地區,立夏這天有吃「立夏蛋」等習俗,兒童會將蛋裝入用彩色線編織的網袋中懸掛於胸前,並舉行「拄蛋」活動,即互拼誰的蛋比較硬。
我記得在四歲時媽媽帶我回鄉,那時正值夏至。我剛到鄉下就看到和藹可親的外公,在農田裡汗流浹背地除蟲。他一看到我,就立即放下手上的工作,煮了一個特別的食物——粽子給我吃。這是用糯米、芝麻、青豆包的。他說:「在鄉下的地方,有一個節日叫立夏節,是紀念我們祖先看好立夏節氣的炎熱氣候,因此我們會把糯米、芝麻、青豆包成粽子,表示順時理氣、順應夏天的炎熱。」現在,我每次吃粽子的時候,也會回想起外公煮的粽子,真是十分懷念呢!
立夏節氣為人們帶來了各式各樣的活動。立夏也是進入夏季的時節,氣溫逐漸升高,人們穿上薄衣服來適應氣候。因此,學校要求學生們在5月份開始換上夏季校服。另外,在中國南方如港澳廣東地區,立夏之後大部分人換上涼鞋,穿著涼鞋或拖鞋可以讓腳趾充分呼吸,讓人感受更加清爽。每次立夏時,媽媽會忙碌地整理衣櫃,拿出夏季的薄衣。當然,我也十分高興,因為我可以到游泳池變成一條自由自在的小魚興高采烈地暢游,還能吃着冰涼可口的雪條,真是享受無比啊!
「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天氣轉暖,許多植物開始進入盛花期,有千姿百態的花朵在各種場合和地方綻放。人們可以在不同地方欣賞花,也可到名勝古蹟、公園、花園、動物園、植物園等地旅遊賞景,感受春夏之交的美麗風景。在空閒時,我也會約上三五成群的好友到公園賞花,色彩豔麗的花朵,在陽光下閃耀著迷人的光芒,散發出芳香,令人心曠神怡。季節變換帶來的花卉更替,為我帶來了不同的感受,讓生活充滿美麗。
此外,夏季的到來,人的身體新陳代謝加速,出汗會比其他季節多,人們容易感到疲倦和無力。因此,這個時候人們需要增加適當的運動量,保持身體健康。我喜歡在立夏時的早上晨跑、晚上散步、騎自行車或游泳等,讓身體得到充分活躍,耗掉多餘的熱量,保持氣色健康。
總的來說,立夏是一個重要的節氣,代表著夏季的到來和農業裡面全面開始夏作的生產,也是民眾開始享受夏季生活的重要時刻。在這一天,人們可以採取不同的方式,享受夏日的清涼與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