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棋王、樹王、孩子王》讀後感

作者: nickname-dgs-577857 最後更新: 26/06/2023

以往閲讀有關三反運動、文化大革命的書藉,大多是圍繞著當年的知識分子被公開批鬥迫害的經歷,描述他們的徬徨及無助;《棋王、樹王、孩子王》—— 合稱「三王」—— 所記敍的,卻是一眾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被分派到偏遠地區安家落戶的故事,並通過描寫這些小人物各自憤鬥的故事,道出在亂世中仍舊閃爍的熱誠及堅持。


全書分成三個中篇小說:《棋王》講述了熱衷棋藝、時刻對下棋念念不忘的王一生,奔波到城中以求與其他棋手切磋比武;《樹王》敘出有砍樹本領的蕭疙瘩不顧一切地以身護樹,不管反革命的罪名阻止別的知青砍掉山頂上那棵巨大的「樹王」;《孩子王》則寫下了剛唸高一的老桿兒擔任起老師的責任,並放棄教條式的教學,教導學生自我思索和表達自己的感受,希望能夠擺脫當年「紅旗飄揚,戰鼓震天」的社會風氣。作者阿城筆下三位主角的遭遇雖有所不同,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相繼展現出他們對目標堅韌不拔、努力邁進的精神。


在這三篇故事中,《棋王》令我印象深刻。主角王一生對棋藝的執著及痴迷,與當時革命激情洋溢的憤世青年造成莫大的對比。而此事當中的特別,就是象棋,這種象徵傳統文化價值,與當時的社會風氣正正對位,塑造了奮力向現代化直跑的同時,仍然保留及愛護值得傳承下來的文化。然而,主角亦不是古板呆滯、不懂變通的守舊派:他雖是熱衷象棋,雖是在下棋時無比認真,卻仍然洋溢着青年的活躍興奮。就像故事的開首,他不耐煩卻熱情地邀請作者跟他下棋,高高興興地談論當中的技術,在字裏行間流露出一絲絲在革命年間少見到的孩子氣。這項的描述,帶出的是一份新鮮感,卻令人不禁感到惋惜;當時的青年人被捲入革命熱潮的同時, 亦過早地被捲入社會顛沛流的際遇,過早失去應有的無憂無慮,展現出動盪社會的殘酷對年輕人的影響。話說回來,小說的高潮 —— 黃一生以盲棋與九人對決 —— 讀得人津津有味。雖然只是一場棋藝比賽,作者的用詞卻澎湃激昂,氣勢彷如武俠小說中的打鬥場面一般鏗鏘有力 —— 不知道這樣的描述,是否參考當年人人針鋒相對、以拳腳解決問題的情景,受到當年盛行的風氣影響?—— 這場兩虎爭鋒相對的棋賽最後以平手結幕, 通過行為描述展現出王一生領悟容人之量,不再計較勝負得失:重要的,是當中的過程及奮鬥的回憶。


書中的人物雖然生活於充滿憂慮及不解的動盪年間,卻沒有隨波逐流,成為又一個鐵石心腸的革命烈士,反而懷著滿腔熱誠,在 一舉一動之間流落出同情與人性:王一生對下棋的熱情,「樹王」對樹木的保護及尊敬,老桿兒的責任感通通雕琢出一個個鮮明的個性,代表著當代青年的精神與夢想。是的,他們全是寂寂無名的小人物,但他們的仁與道卻在文革的背景上襯得額外動人,歌頌着那些在亂世中仍然遵守原則、盡心成全,以生命影響生命的無名英雄。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