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王·樹王·孩子王》閱讀報告

作者: nickname-dgs-985077 最後更新: 26/06/2023

《棋王·樹王·孩子王》是三個以文革為背景的小說,通過敘述當時知識青年被下放於農村的生活與經歷,反映文革使人失去的價值以及人們堅持初衷、捍衛信念的熱誠。本書取材另類,故事意義深遠,耐人尋味。

首先,《棋王》主要寫到「棋王」王一生與主角相遇的經歷和參加象棋比賽的過程。我對王一生和母親的回憶的印象最為深刻,亦有所感觸。由於王一生家境貧窮,所以母親對他的學業極為重視,亦因而反對他下棋的喜好。在此,王一生的母親希望兒子能夠學業有成,從而在將來可有一份穩定收入的工作,實質心存好意。可是,王一生看到的,卻是母親對自己興趣的不滿,因此他往後也只會在腦中走棋。直到母親臨死前把親手磨的一副棋送給王一生,這母子之間的誤會才得以化解。所謂「局中者迷,旁觀者清」,身為讀者的,固然了解母親的一番心意,更會為母親感到不甘。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子女往往只會執着父母對自己的批評,忽視父母的勸告。雖然我對王一生和母親不能及早和好有感遺憾,但正是他們的故事才讓我意識到父母的偉大。畢竟「忠言逆耳利於病」,我們不應質疑父母的勸告,更應相信他們做的一切都是為我們好的。

其次,《樹王》敘述知青被送到山上的樹砍掉以及蕭疙瘩奮力保護樹王的故事。在故事中,當問到砍樹的用意,李立理直氣壯地説砍樹就相當於一種觀念被破處,要砍掉樹才能在思想上得到淨化。説到此話,可見李立顯然已改革的思想所影響,亦能看到文革知青的可悲。李立的觀點,也許在象徵意義的層面上言之成理,但樹木終究也是生命和大自然的一部分。樹王,要長至那傲然挺立的模樣,不知見證了多少歷史。為了對一種思想的熱衷而狠心地終結一條生命,實在極為荒謬。另外,蕭疙瘩以身護樹的堅定使我非常敬佩。縱使其他知青的反對,他也由此至終堅守自己的信念,不管身體的傷害或反革命的罪名。雖然最後他與樹王一起死了,但他奮勇保護大自然的精神也值得我們成全下去。現今地球暖化,我們更該效法蕭疙瘩,以身力行表現我們對大自然的愛。

最後,《孩子王》有關主角被調去當教師的心路歷程以及他如何打破當時的教育制度。在那學校中,學生不僅沒有教科書,而且還不懂字,只靠抄的模式學習。讀到這些身為未來社會的棟樑被人忽略輕視,不禁使人有感可惜。在書中,主角曾對王福説他的作文雖差,但總比抄東西好。但看現今的學生,畢竟教育優良,也只是毫不理解地不斷抄。看了這篇文章,我才真正理解學習的意義。如主角讓學生有感而發寫文章的練習,學習的意義不在於知識吸收,而是知識的運用及由心而發的體會。在文革時代,學生的教育和發揮空間均被政治因素而緊緊限制了,根本無法真正學習。相反,現代的學生卻截然不同,不僅有天馬行空的想像空間,更有不同興趣班發掘學生的潛能。因此,「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我們應該珍惜學習的寶貴機會。

《棋王·樹王·孩子王》使我獲益良多,亦令我對文革的歷史有很深的了解。這本書的故事言有盡而意無窮,值得一看。

作者簡介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