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遨遊在「中國藥膳文化」與「節日文化」中

作者: nickname-ssm-585109 最後更新: 19/07/2023

俗語有云:「美食配美器,食療勝藥療。」

 

中國飲食文化有悠長歷史,秉承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也「兼容並蓄」不同國家的文化。中國飲食文化可以從民族、宗教、食品、節日和食具進行分類,不同文化品味,體現著不同的文化價值。

 

中國浙江嘉興,每年的夏天和冬至,當地市民會喜歡煮一道美食——蓮心羹。這是有藥膳療效,它還可以治療心痛。此外,據說這也是為了紀念西施。西施是春秋時代的人,她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在途中,她到達嘉興突然臉色蒼白,非常心痛,日久沒瘉。一天,剛巧一位丫鬟捧着新鮮蓮蓬,范相國看見這美味的食材,他決定送給西施姑娘品嚐。結果,她吃了新鮮蓮子後,心痛症也得以痊愈,再也沒有發病。所以,嘉興市民為了紀念西施,每年也會煮蓮心羹吃呢?

 

《細說山川名產 》中說:「鴛鴦湖邊,只見滿湖盡是婀娜多姿的荷葉、亭亭玉立的蓮花、豐碩肥大的蓮蓬,紅綠相映,可愛極了。」這是描寫蓮花之形態,栩栩如生。中國的連心羹療效也推廣甚遠,達至香港,以至世界各地。

 

由此可見,香港文化植根於中華文化,中國的飲食文化歷史悠久,烹飪工藝超越,享譽世界。中國膳食有藥膳療效,藥膳的傳統習俗,一直流傳至今,文化與醫藥融為一體,還醫治了不少人的疾病,有着彼此認同的價值觀。

 

此外,中國人受儒家思想影響,重視家庭倫理,每逢清明節,市民會重視祭祖掃墓,代表重孝的精神。「孝」代表嘉興巿民慎終追遠(《論語.學而》的美德。清明節潤餅最好吃,杜甫在詩中曾提到:「春日春盤細生菜」,後來春餅變為清明節的應節食品。香港是國際大都會,春節、清明節、聖誕節、復活節等中式西式節日在這「東方之珠」中盛放,這展示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林則徐)的「兼容並包」精神。

 

香港的文化源於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的「和而不同」(《論語 子路》)、「兼容並蓄」,豐富了中國的文化。中國的藥膳文化及節日文化的多樣性,體現出中華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以及「慎終思遠」的美德。

作者簡介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