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莉莉周的一切

作者: 彭宇晴 最後更新: 20/07/2023

關於莉莉週的一切

 

「青春,大抵是必然而殘忍的。」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一下子就被這部小說改編的電影吸引了。

「以太」這個字眼貫徹了整本小說,它被認為是一個假想的電磁波轉播介質,在書中它泛指「想象中美好幸福的世界」。如果讓我們永遠停留某段最美好的時光,我想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十四到十七歲的那段豆蔻年華。作為青少年,十四歲的雄一卻並沒有體會到青春歲月的美好。故事一開始,他生活在一片綠意盎然的稻田之中,因母親再婚,他從小性格內斂沉靜,在班上備受霸凌,逐漸變得自閉。在千禧年的互聯網世界,雄一只有在女歌手「莉莉週」曼妙的歌聲中尋求安慰。

「莉莉週」的歌聲婉轉動人,讓眾多歌迷在其熱血奔放的歌詞中得以慰藉,呼籲輕生的青少年勇敢面對人生的同時,亦讓人沉醉在音樂的溫柔鄉中。

在「莉莉週」粉絲的網站中,雄一與一個名叫「青貓」的用戶相遇。兩人在現實生活中都過得極度艱辛。青少年的惡意總是陰暗可怕的,雄一被同輩霸凌,同學搶走他的零用錢,指使他去偷東西,強迫他在眾人面前自慰。得不到父母的關注的他不知將煩惱向誰訴說,唯有利用音樂治癒傷痛。「青貓」因在校成績優異,運動能力拔尖而被人妒忌排擠。他們的青春步伐蹣跚,總是獨自一人備受煎熬。

雄一並不知道,「青貓」便是自己的朋友,星野。雄一在被霸凌之前,與幾個朋友在沖繩旅行,誰知經沖繩一遊的星野回校後性格大變,以欺負同學為樂。老師因星野成績優異並不加以理會,導致雄一被星野為首的同學以各種殘忍的手段欺負。

校園霸凌一直是值得關注的議題之一。老師的忽視,父母的冷漠,同學的旁觀將會造成一個青少年永久無法幻滅的陰影。青春期的我們難免敏感脆弱,在意他人的眼光,有愛慕的對象,心事或煩惱佔據我們的大腦。「莉莉週」變成年輕人的精神寄託,「以太」是他們嚮往的自由,音樂是他們唯一未被污染的淨土。

與原著小說不同的是,電影中雄一透過了星野認識了歌手莉莉周,原著小說則是雄一在唱片行隨手偷了一張莉莉周的CD後才迷上了莉莉周。在如今的社會,歌頌青春的美好、鼓勵追夢的少年此類的電影並不少,但是以青春傷痛為主題的電影卻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霸凌、少年偷竊、援助交際、謀殺、自殺等社會陰暗的部分在日本的千禧年極為常見,曾經的香港也經歷過相似的社會議題。

友情、愛情在青少年面前,像易逝的花期,來得極快,消失得也極快。

小說中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絕望是紅色的以太。希望是藍色的以太,是地球的顏色。黑暗的宇宙中孤零零地浮動著一滴淚水,那就是地球。」

岩井俊二的寫作手法也頗為驚人,他用數月的時間在網路上與人交談,並加入網民的留言以充實小說的內容。

電影里大量使用逆光和手持鏡頭的拍攝手法,岩井俊二以其出眾的拍攝手法聞名,搖搖晃晃暈暈乎乎,反而更有衝擊感亦更為真實。他作品中的春夏秋冬具有獨特的魅力。綠油油的草地,鮮紅色的風箏,銀色的鐵塔,靜謐幽美的鄉中風景卻為觀眾展現出最陰暗的日常。電影中一些場面也引起了話題,比如在店鋪中的雄一偷了CD後,母親趕到學校聽聞此事第一時間不是開導、詢問雄一,而是在老師面前對他拳打腳踢。這正解釋了雄一在學校備受霸凌卻對父母隱瞞的原因。星野的父親公司倒閉破產,而導致他脾氣暴躁,將不滿與委屈都發洩在無辜的同學身上。班上的容貌姣好的女孩被同性排擠,老師看在眼裡卻不聞不問等等。如果大人們對他們多一些關心和理解,而少一些指責和辱罵,那麼總有問題可以迎刃而解。

墮落、壓抑、醜惡、孤獨也是人的一部分,如果將他們全隱藏起來,而不公之於眾,那麼種種的社會議題會將我們壓得喘不過氣。

青春寫照,青春並不都是美好的,也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回憶。

很多電影在最後一幕,主角總是充滿希望地面對新生活,將煩惱忘得一乾二淨,但並沒有將現實映射給觀眾——傷疤會好,卻永遠不會忘了痛。

「莉莉週」的音樂可以撫慰人心,令受傷的心靈可以有一個溫暖的歸宿,而在現實生活,除了音樂,閱讀、興趣、大自然都可以是我們內心的寄託。

青少年對於未來和前途理應是充滿希望的,但我們有時候更多的迷茫。

活著的意義到底在哪裡?沒人有標準答案,但我知道,我們要自己去尋找自己的答案,也感謝這本小說帶給觀眾這樣的反思。

青春傷痛文學,大抵如此,令你感受到畫面的唯美,卻又感覺到痛。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