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特的本地深度遊
「起床啦!起床啦…… 」媽媽這個人肉鬧鐘叫醒本熟睡夢鄉的我。我依然躺在床上,沒有半點去刷牙的意思。「一心,你不是忘了今天是出發本地深度遊的大日子吧?再不起床就會錯過旅行了!」聽罷,我更是一手把被子蓋過頭。甚麼深度遊?這只是在熟悉的地方行逛而已,行程上一點能玩樂的時間都沒有,兩日一夜盡是觀光香港,在這炎熱的夏天,豈不是折磨自己?從前的旅遊去泰國、日本,水上樂園、主題公園應有盡有,都玩得我樂而忘返。現在,經過四年疫情的洗禮,我已蛻變成一個成熟的中學生,但對於這些靜態旅遊活動,我依然提不起半點勁來。最終,經歷長達一小時的「世界大戰」,我「舉手投降」,百般不願的梳洗出門去了。
第一站,導遊帶我們到油麻地的果欄。我從未去過這個地方,只見那裏人來人往,不同人在擺攤賣水果,還有些工人在運送箱子,裏面裝的全部都是新鮮的水果。然而,接近中午十一時,烈日當空,火熱的太陽直射在我們的皮膚上,使得我們的汗水像斷線珠子滴下。加上甜絲絲的水果吸引了數以萬計的蚊子,不到十分鐘,我們已經全軍覆沒,全身上下被咬了至少十口。各個攤檔的上方都是鐵皮屋,殘破不堪,鐵片隨時會滑下來似的。我疑惑得很:買水果而已,為什麼要來這裏?這裏有沒冷氣,衛生又差,超級市場精美包裝的水果比這裏好多了!我緊皺眉頭,恨不得立刻離開這個鬼地方。「歡迎大家來到果欄!」導遊開始講解了,「這裏所有水果鮮甜美味,『靜崗小姐』哈密瓜、草莓、『香印提子』等應有盡有,價錢經濟,待會預留了時間給大家買水果!」他笑着道。「除了美味的生果外,果欄亦因其歷史價值聞名。果欄建於一九一三年,是香港主要水果批發市場,初初商舖只以草棚搭成。無論以前還是現在,所有商家、工人都在此勞碌不斷,每天凌晨更是果欄最活躍的時間:商人忙着競技投生果,工人則轉運商品,趕着開舖前安定一切。由早到晚,他們又要進行交易,好讓所有貨品都能賣出,維持生計。我們現在能吃的水果,都是他們一滴滴汗換取來的。雖然這裏環境算不上很好,但正因為這樣,才體現出一種香港人「獅子山下精神」,大家都用盡一切方法生存,為生活而拼搏的堅持。」我看着一名工人推着載有十多箱櫻桃的手推車,衣服都被他「大汗疊細汗」弄濕了,他停下用頸上的毛巾擦了擦臉上的汗水,再咬緊牙關,繼續向前走,不由得佩服他起來。接過媽媽買來的富士蘋果,我趕緊咬了一口。再回望一些叔叔嬸嬸,他們在攤檔面前吃力叫賣,客人又討價還價、務求得到最划算的價錢,其實大家都用盡一切方法、為生活拼搏,我心中對這個地方的憎恨已減退一大半。誰又會想到一個蘋果、一隻香蕉背後的故事是多麼艱辛呢?
逛完果欄已是三點了,我們的肚子餓得「咕嚕咕嚕」叫。導遊說帶我們到一個特色的地方吃下午茶。本以為是英式三層架糕點,或是咖啡店裏一些精緻三明治,沒想到腳步停在了一家平平無奇的燒味店門前。我抬頭看着殘舊的招牌,猶豫一下,終被爸爸拉進店內。店裏沒有冷氣,裝了一個舊式吊扇,牆邊的油漆幾乎全都剝落。我找了一張乾淨的小圓椅坐下,點了一個叉鴨瀨粉,心裏安慰着自己煎熬的時間很快過。儘管我向來不太接受這些「老式餐廳」的環境,不過餐牌的價錢真的令我大開眼界。 我平日去餐廳吃午飯,一個套餐也至少五十元,現在一碗瀨粉才二十六元,足足便宜了一倍。「叉鴨瀨誰的?」食物都到來後,我們便禁不住狼吞虎嚥。沒想到,這裏的叉燒和鴨做得非常出色,尤其是叉燒肥瘦均勻,明顯用蜜汁燒過,還足足有五大片,真是「大件夾抵食」。不消一會兒,我們便「清盤」了。我看到廚師揮着大刀斬叉燒,五秒便切出十件叉燒,可見刀功不淺,毫不馬虎。吃過午飯,我們就開始乘車到馬灣,在酒店安定下來,等待明日的行程。
一線刺眼的陽光透進我的眼睛,緊接着媽媽的呼喚聲。才七時,我就被拉了下床。簡單吃過早餐後,我們便到酒店大堂集合,乘旅遊巴到大嶺頭行山徑的入口。沒錯,是登山,我被嚇了一跳。哪有人去旅行會登山的?然而,說時遲那時快,我們已經抵達入口,我也逃不過這行山的命運。起初,那石級和太陽不禁讓我感到絕望。樓梯像是跟我們開玩笑似的,我們不斷爬、不斷爬,仍看不到盡頭。一個大火球高掛在正上方,它不費吹灰之力令我們的衣服濕透,頭髮也熱得可以煎荷包蛋了。導遊跟我們說:「堅持下去!你待會就會覺得都很值得。」爸爸拍拍我的肩膀,為我打氣。不知走過了多少路,前面的旅客突然發出「嘩」的一聲,我們趕緊上前湊熱鬧。啊!原來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到達山頂。從高處俯瞰城市的景色,一望無際的大海與藍天白雲融為一體,海天一色。而更令人讚嘆的是青馬大橋,它就像一個巨人一樣,站在海上一動不動,海水都浸到它的小腿。橋欖就是它的雙手,拉着橋的兩邊,把橋撐起來,讓車子都能在它身上川流不息地行走。我趕緊喊家人在大橋前拍下照片留念,生怕美麗的景色會在下一秒消失。沿路下山時,又看見無盡的階梯,再回望汪洋大海,對,能看到這些景色,一兩滴汗水又算什麼?也許這就是苦盡甘來的意思。
下山後,我們先到餐廳歇一歇,然後來到最後一個景點——馬灣海灘。導遊邊走邊道: 「現在差不多是黃昏時分,你們可以在海灘上踩沙,觀看日落,於六時半集合。」我脫下鞋子,慢慢在海灘上行走,沙子幼細得很,輕輕按摩着我的腳。走到海邊,海浪又一下一下地拍打我的腳,彷彿跟我打招呼。媽媽鋪了一張地蓆,讓我們坐着看日落。太陽慢慢地向下走,由白色漸漸變成了鹹蛋般的黃色,照射在沙子上,令沙子變得金燦燦的。青馬大橋上的燈也開了,大海中青馬大橋的倒影亦多添幾分耀眼。所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日落時間很快過去,天空變得黑漆漆。夜裏海灘格外幽靜,只有「唦、 唦」的海浪聲和蟬的鳴叫聲作響。我閉上眼睛,海風微微吹來,溫柔地撫摸着我,十分舒適。我陶醉在這寧靜的環境中,即使沒有做任何事情,仍然不覺得沉悶。果然,大自然是很奇妙的治癒力量,能夠治癒人的心靈。到了集合時間,我久久不捨得離開,最後被媽媽連拖帶拉的拉到旅遊巴去了,成為這段旅程的落幕。
是次旅行尤其獨特:它跟我過往旅行的行程截然不同,既不能乘搭飛機出國遊玩,又沒有到刺激的主題樂園,反而是在香港觀光本地特色,欣賞大自然環境。起初,我對這旅遊毫無興趣,一秒也不想待在那裡,但深入了解每個景點、從當中體驗後,我開始欣賞不同地方的特色,甚至捨不得離去。從前,我在香港亦少有到這些地點,認為這些都是「古老地方」,對此感到厭惡,而自己則跟隨潮流,到新穎的韓式、日式餐廳吃飯、逛大型商場。這次旅遊讓我看到香港的另一面,深深認識自己成長的地方的文化、以及看見本地大自然的美麗。現在回想起,其實那些「靜態活動」一點也不無聊,比起只有一剎那痛快的過山車、水上滑梯,它們帶給我的東西不只是眼看到的,而是其存在的意義、道理。「獅子山下精神」令我感到萬分佩服;登山時的艱辛和山頂上看到的風景讓我明白「堅持才會看到希望」的道理;夜裏海灘的環境帶給我大自然的奧秘,而這些都牢牢地刻在我的心中,久久不會忘記。現今人們,特別是我們青年人,大多愛玩樂、追隨潮流,在這多元化的國際城市,吸引人的新潮玩意多不勝數,例如韓式流行舞蹈、女團等等。他們如我一樣,漸漸地忘記了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港文化」、「港味道」。要知道,一個小小的漁村經過很長時間流傳的文化,背後的故事一定很不容易。我為這些特色沒有被更多人看到感可惜,但同時非常慶幸自己在這次旅程中沒有錯過寶貴的東西。
盼在未來能夠再次展開一段獨特的本地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