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作者:余華

《活著》讀後感
《活著》是一篇令人感觸至深的小說。他講述了一個人輾轉、悲苦、困難重重的一生,描述了一個人如何在艱苦中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作者用簡單樸素的文字描寫了一個人從風光到酸楚,再到什麼都沒有的生活。主角年少誤入歧途,在敗光家產之時才意識到自己已度過混沌的年少。他於是開始了與家人艱難困苦中求生存的日子,這些年裏,他失去了父母、孩子、妻子;在求生的日子裏,他甚至被意外拉上過戰場,體驗了令人麻木的人間煉獄。一場場意外帶走了他的家人,社會的動蕩使人們不得安寧,他們依舊在與命運鬥爭,承受著一次次巨大的苦難,可命運最後連孫子都沒有給他留下。每一個接踵而至的悲劇都是沉重的,幾乎帶走了他的一切,而他最後保留著的,也是最寶貴的東西,是對於「活著」的意志。
小說裏最後一段,主角哼唱著一段旋律:「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仿佛在唱他自己度過的一生。青年時期的他,是個富家小少爺,放蕩不羈、嗜賭成性。為了賭博,將祖業盡數輸了出去,苛待妻子、不敬父母。今日人們所說的人渣,大約就主角這樣的人。到了妻離子散、家財盡失,他才幡然悔悟。人們好像都是這樣,在遇到挫折之前,總想著四處遊蕩,在失去之前就覺得自己仍擁有一切。直到第一場悲劇發生,接下來的災難紛至沓來,才明白好好「活著」的可貴。看書的時候,讀者仿佛與主角感同身受,被一切厄運壓得喘不過氣,令我不禁黯然落淚。為何總是在失去後才珍惜?主角在開始真正地「活著」後,人已經邁入中年,青春年少已不再。可一場場的悲劇沒有壓垮他,麻木帶給了他力量,家給了他希望。只要還活著,便有意義。哪怕他的命運再悲慘,他在遇見同樣被命運折磨想尋死的人時,他依然堅定地傳達著要「活著」的訊息。直到故事的最後,主角失去了一切,只剩下一頭牛陪著他。老人和牛漸漸消失在暮色中時,卻帶給了我無數的力量,召喚著我,叫我要「活著」。
作者並沒有運用抒情或是華麗的詞藻,用冷靜平淡的語氣及樸素的詞句,卻給讀者帶來了令人難忘,簡潔有力的力量。主角的故事乍一看仿佛是荒誕的悲劇,可卻細膩地傳達出人在厄運中掙扎著求生存的意志。親人一個接一個離主角而去,只剩一隻老黃牛相伴。在我看來,活著對主角而言,是一種折磨,然而他沒有怨天尤人,沒有追隨著親人而去,咬咬牙根,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他在孤寂的歲月裡堅強不屈的活下來了。讀者為主角所受的「苦難」而震撼,亦會欽佩於他在逆境中,依舊挺立的脊梁。「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
活著,便是活著。我們不為所謂的人生意義而活,亦不為無法達成這些人生意義而輕易放棄自己的人生。人的堅韌、勇氣,大抵都體現在活著這一件事上了。所以不應輕生,活下去,才有無限的可能。
這本書告訴我,要活在當下,無論命運再不公、失去的再多、打擊再大,「活著」的意志是人堅決不可或缺的東西。歷經苦難,方知生之珍貴。你看著那些為活下去而奮鬥的人們,樂觀地接受世界帶給他們的災禍。活著,要比死去來得難多了。沒有什麼事,會比活著還要艱難。因為你只要是活在這個世間,就必然有許多不可避免的不幸。然而也正是因此,活著顯得彌足珍貴。看著別人人生的苦難,更應該珍惜此刻安寧的生活。活下去,再看前路如何尚且不遲。不要懼怕死亡,才不枉此生。
活下去,像青竹一樣,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