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他身上,我明白到勤奮堅毅的可貴。
蘇樺偉是一名香港退役殘疾運動員,亦被香港人親切地稱為“神奇小子”。 他從小患有先天性黃疸病,並有痙攣,造成終身殘疾。這對他和他的家人都是一 個不幸及非常沉重的打擊。但是,就在一個平平無奇的運動會上,反而為這個“神 奇小子”帶來了希望和一個足以影響他將來的機會。
在一次聯校運動會上,由於蘇樺偉賽場上出色的表演,他成功引起一名傷健 運動員教練的注意,並受到他的發掘。其後,在教練的帶領下,蘇樺偉開始展開 了一系列的體能訓練,在他不斷的操練下,成功在教練的推薦下進入港隊訓練。 可能在很多人眼中,進入港隊應該是一個開心且無上光榮的事,這意味著可以代 表香港出外比賽,為香港增光,但對於一個年輕且患有先天性疾病的人,可能是 另一回事。蘇樺偉仍然在訓練班時,他依然像一個好動活潑的孩子一樣,和大家 一起學習跑步和拉筋這些基礎田徑知識,大家都有說有笑的,沒有很大壓力。但 在入選港隊後,就像是由一個小員工一下子做上領導層,大家不再談笑風生,而 是變得嚴肅起來,大家每天只會忙著訓練和訓練,像一個無情的訓練機器,而且 訓練的強度也要比訓練班辛苦得多,蘇樺偉免不了也有偷懶的時候,例如教練叫 他跑三個圈,他就只跑兩個圈,剩下的一圈就靠走。但他沒有因此而被嚇怕,亦 在慢慢地適應,畢竟這是關乎他未來的路。
在經過教練多翻的操練後,蘇樺偉開始變得更勤奮地去訓練,不再耍小聰明 借機偷懶。在不久之後,港隊準備迎戰阿特蘭大奧運會,蘇樺偉也不例外地成為 港隊阿特蘭大殘疾人奧運會的代表之一,與三個隊友參加 4x100 米接力賽和個人 100 米跑,這對於一個初來咋到,年僅十五歲的蘇樺偉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但令所有人意外的是,蘇樺偉在 4x100 米的比賽上與三個隊友一起贏獲金牌。可能大家會認為,蘇樺偉作為新人,有機會只是靠隊友的優勢才贏獲金牌,但事實 上,蘇樺偉在個人項目中的 100 米跑,也拿到了第五名的成績,算是中規中矩, 證明蘇樺偉自身的實力也不會比其他殘疾運動員差。不僅如此,在他之後的賽事 中,也向所有人證明了自己是有能力成為一個出色的殘疾運動員。到了 2000 年, 蘇樺偉再次在悉尼殘奧會中亮相,在這次殘奧會中,他可謂是一鳴驚人,在男子 100 米,200 米,400 米跑中,均贏得金牌。三連金的完勝,讓他向所有人證明了 他身殘志堅的精神。而在 2008 年北京殘奧會上,蘇樺偉更加在 200 米跑中,以 24.65 秒的成績突破世界紀錄,令所有香港人鼓舞,為香港創造了歷史。這一個 又一個的佳績,都離不開蘇樺偉每天日以繼夜的訓練,雖然對於他來說是非常艱 辛,需要比別人付出十倍的努力,但最終都證明他的努力沒有白費。
最後,蘇樺偉在 2022 年正式退役,而他在退役後依然熱衷於社區服務,例如在香港殘奧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秘書處擔任行政助理,繼續為新殘疾運動員 提供多樣化的支援,貢獻社會,同年亦獲得香港教育大學榮譽院士的榮譽。
蘇樺偉沒有因為先天性殘疾而放棄自己,而是憑著自身仍有的優勢,發揮所長,所以,從他身上,我明白到勤奮堅毅的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