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閱讀報告

作者: nickname-dgs-670206 最後更新: 12/08/2024

《目送》閱讀報告

 

《目送》被視為作者龍應台的「人生之書」。這本書記敘了作者對自己家人相處的點點滴滴。書中的句句文字,更像是作者心中的句句獨白。從書中第一章節,就可看見作者說:「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份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這一句直擊心靈的話語,在書中重複了很多次,並帶出了往後與家人的相處經歷。

 

孩子的長大,家人的離去,都是人生的一次次「目送」。他的兒子從那個膽怯握着母親的小手,變成那個忍受着母親深情的少年。作者在父親火葬的時候,回想他們相處的點點滴滴。這些,都是人生的一場長目送,都會令人感嘆時光飛逝。

 

閱讀這本書時,我一步一步走進作者的角色,理解着他的經歷和心情變化。尤其是看見作者癡呆的母親,總是回憶着最初的地方,提醒着作者過去種種的美好回憶。這種近在眼前卻不能觸摸的感覺,真的令作者感到孤立無助。作者母親所經歷的痛苦辛勞都演變成一道道刻在臉上的皺紋。因此,媽媽嚷着要回的家是所有人團圓相依的溫馨場景,卻是一個觸摸不到的家,因為這個家只是一個快樂的時光,亦只在我們的記憶中存在。

 

我不禁聯想起往後的日子,如果現在與家人相處的每個時光都這麼珍貴,我們是否應該學會珍惜,不要在生命的起點便留下遺憾呢?未來的是往往是意料之外的,沒人知道自己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因此,現在的我在想,或許珍惜當下才是生活該有的態度吧。

 

作者為人母親後,更體會到親人目睹子女無數次離開的背影是的心酸和不捨。作者兒子嫌棄着母親的各種行為,逃避着母親的各種愛意。他與作者的關係像是有一條纖細的繩子,不知何時會斷裂。

 

我不禁想起現在的,我是否有個那樣的一刻,我是否也曾嫌棄過母親對我的關懷、體貼,有沒有嘗試了解過母親旳愛?這令我反思着對待家人的態度,如果將來我的子女也這樣冷漠地對待我,我的心該有多難受呢?而我又是否讓父母承受着那種痛苦的情緒呢?

 

作者筆下的香港,是他母親最初回想起的地方,也是作者最想擁抱的故鄉。作者在「我村」講述着他記憶中的香港仔,各種人和事,那一個個忙亂的路口川流不息的人流,白髮蒼蒼的老人,和菜市場的老闆。還有那個在草坪上舉行的婚禮,燈下新人相擁的照片,都可以想像到作者回憶中的那個故鄉,有多麼的美好,有多麼的令人嚮往。

 

身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我卻從來沒有仔細觀察過我的家鄉。一幢幢珠紅色的村屋,破爛的球場,燈火通明的祠堂,我都不曾留意。但身處繁華喧鬧的都市中,卻又不自覺地想念家鄉的寧靜。那個從一塊塊田地,演變成一個個家的家鄉,是我曾經目睹的,卻是我現在不曾在意的。回想起以前的種種時光,草長鶯飛,都在我的視野中,傍晚時分,山後的太陽用盡最後的光芒把整片田地照得閃閃生輝,鋪天蓋地的一片金黃,都映進我的眼簾。

 

我也在閱讀《目送》後感嘆着人生的生離死別。有時看過太多的圓滿,漸漸地就遺忘了殘缺。龍應台一筆一劃地刻畫着父親離去的過程,如此深刻,如此清晰,那個白得恐怖和有着消毒藥水氣味的地方,一直在我腦中縈繞。從作者的一字一句,都能看出他的冰冷的絕望。很多時候我們雖然知道死亡總有一天會來臨,但那時卻還會感到猝不及防。因為大家都深知,死亡就像是一切永遠回不來的單程列車。

 

作者在描寫他和兒子的對話中,也可細膩地凸顯出他們之間的隔閡。他們都不理解對方所說的的話,關係也因而日漸疏遠。這些對話讓我反省和父母的溝通方式,我對親情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也開始把握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否則最後幡然醒悟時,才發覺一切已成定局,不能改變。因此我們應該拉近與家人的關係,不要讓他們目送我們的背影漸行漸遠,讓我們得以彌補遺憾,珍惜每一段親情。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