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博覽2023 — 確定與不確定之間:面向未來的教育如何選擇?

系列: 主題演講
作者: 盧曉中教授
發佈日期: 30/05/2024

由於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新技術帶來了預測技術與手段的極大發展,大大提高了對未來的確定性預設。也正因為技術的發展,使得作為預測物件的未來變得更加不確定、更加不可預測。

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所謂的烏卡(VUCA)時代,世界充滿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複雜性和模糊性,諸如面對環境、健康、國際關係等多方面的挑戰。如何去適應和應對這樣一個時代?這是一個時代之問,也是世界之問。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今日的教育是在為明天的社會培養人才。對未來教育的面向可以有兩個向度,即適應性面向和引領性面向。

適應性面向主要指向培養的人才適應當下或未來,不論是適應當下還是適應未來,都具有確定性。當下的確定性是顯而易見的,而未來是一個預設「存在的社會」,這個預設非常確定,即也是一個確定性的未來。在適應性面向中,學校就是為這樣一個預設的確定性的未來培養人才。

而引領性面向則更加強調未來的不確定性,即教育發展充滿無限的可能性。在這一意義下,學校培養的人所適應的未來,實際上是一個並不存在的社會、未知的世界,或者說是一個不確定的和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我們需要培養出新人主動去面對這種不確定性的未來,最終創造美好未來。而擁有這種「創造美好未來」的年輕人,就是具有引領性品格。

這便決定了教育模式要從過去適應型培養模式向創新型教育模式轉型,需着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及批判性思維能力。

 
 
作者簡介
盧曉中教授
盧曉中教授

華南師範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發展高等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關鍵字詞: 學與教博覽2023 | 主題演講 | 未來技能與思維

程度: 小學 | 中學

資源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