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融資料館

傷健共融的體會分享

作者: 蘇偉健先生 2011香港精神大使
最後更新: 13/11/2013

共融角度多面體研討會2012


蘇偉健出生時因醫療事故導致罹患大腦麻痺,影響全身肌肉控制。蘇偉健自小於主流學校就讀,後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2002年失業期間,開始投身義務工作,到多間學校主持生命講座。蘇偉健及後重回校園,於香港理工大學取得社會工作高級文憑,成為註冊社工,投身推動傷健共融的工作。2005年他的第一首填詞作品「苦情人」面世,至今出版詞作逾三十首。2011年,蘇偉健獲選為十大再生勇士、青年領袖、香港精神大使,並積極到各機構及學校主持講座,將生命體驗與人分享。

蘇偉健先生

 

研討會的主題——「平等機會與多元選擇」是一個很好的題目。對傷殘人士而言,除了得到機會,能夠為自己擴闊發現機會的「視野」亦十分重要。

很慶幸家人由小至大都沒有當自己是傷殘人士般對待,父親依舊每星期帶著我「上山下海」到處去;也感謝身邊的同學和朋友,從沒有介意我是傷殘人士,有活動的話,無論是足球、還是露營等,他們都會邀約我一同參加。因為大家的相處方式很平等,我不會常常將自己當成是一個有殘疾的人。對一個傷殘人士來說,這樣的成長經歷其實十分重要,可以作為「養分」,讓我們日後為自己作出適合的選擇。

成長過程中,我面對著不同的專業人士,其中有兩次與社工接觸但截然不同的經歷,很想與大家分享。一次是小時候跟母親一起見社工,當時母親很擔心我長大後能否照顧自己,結果該社工教母親日後替我娶個太太就可以了。另一次則是我二十五歲失業的時候,一位社工邀請我到一個生命講座中演講;當時自己缺乏自信,不敢面對一大群人講話,但正因為那次邀請,我遇上了參與義務工作的機會,從此打開了另一片的「天空」,結果現在自己也成為了一位社工。兩位社工都在我面對問題的時候提供了意見和方向,但第一位的做法是幫我找一條路,然後叫我走那條路;第二位則為我創造一個「空間」,讓我塑造自己的前路。其實,傷殘人士本身已經因為各種原因,在面對未來的時候有太多框框。作為專業人士,不應該為他們再多加幾個框框,而應當作為一個輔助者及同行者,在傷殘人士描繪自己人生並發現「不夠顏料」時,可以為他們提供顏料(多元選擇),而非只是告訴他們應該畫甚麼、不應該畫甚麼。

我的人生可算是傷健共融的一個成功個案,可是,這個個案背後有太多「僥倖」。一個社會有良好的制度和政策,應該可以為傷殘人士提供全面發展的空間和機會,在不需要「幸運」的情況下,讓更多傷殘人士能夠貢獻力量去服務社會。

 

共融角度多面體研討會2012

 

共融角度多面體研討會2012

 

本文轉載自《共融角度多面體研討會2012 講者文集暨傷健共融活動教材》,版權屬香港教育學院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或翻印。

 

按此返回《共融角度多面體研討會2012 講者文集暨傷健共融活動教材》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