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聲線護理
本影片由教育局言語及聽覺服務組製作,旨在讓校長、老師及家長了解學童聲音沙啞的問題及有關的處理辦法。
如欲觀看影片,請先以教城戶口登入。
發聲的原理
發聲器官及功能
- 肺部:呼出的空氣作推動力
- 聲帶:產生振動
- 口腔/鼻腔:產生擴音效果,稱為「共鳴」
聲帶的運作
- 呼吸時 → 聲帶打開說話時 → 聲帶拍合產生聲音
聲帶與聲沙的關係
- 聲帶平滑 → 聲音最清
- 聲帶不平滑(瘜肉、結節)→ 聲音沙啞
引起聲線問題的主要原因
- 濫用聲線:過度用聲(如:大聲哭泣或叫喊、長時間說話)
- 不良的個人生活及飲食習慣,如習慣性咳嗽/清喉嚨
- 環境因素,如經常需要在嘈吵的環境說話
- 錯用聲線:用聲方法不當(如:說話時聲帶過度用力、聲調過高或過低)
不良的習慣、濫用及錯用聲線的行為是導致學童聲沙的主要原因
- 久而久之,聲帶變得紅腫或變厚,聲音就會變得沙啞
- 若持續有錯用及濫用聲線的行為,聲帶便有機會進一步受損,形成結節、繭或瘜肉
保護聲線有炒法
- 避免不必要的喧嘩或長時間說話
- 日常生活有太多叫喊、大笑等喧嘩機會。在嬉戲玩耍時、上體育課時、比賽中等,高聲叫喊,大笑等行為固然很難避免,但其他的時間(如放學後,做家課時等)便應減少叫喊,讓聲帶得到充份的休息。
- 避免在嘈雜環境中說話
- 在噪音過高的環境中說話,我們會不自覺地提高聲量,因而增加了聲帶的負擔。所以在嘈雜的環境中,應儘量少說話,或縮短與人對話的距離,或配合手勢來減輕聲帶的負擔。
- 避免故意咳嗽、清喉嚨
- 清喉嚨的行為通常是可以控制的,如覺得喉嚨不舒服時,可以用「吞口水」或飲少量清水的方法,除去黏在喉部的痰液。如控制不到的話,則儘量放輕來咳。
- 少吃刺激性食品
- 不要吃味道太濃或太刺激的食物,避免刺激喉嚨。
- 當感冒時,要特別注意用聲情況
- 上呼吸道的感染,有時會引起聲帶急性發炎甚至出現「失聲」的情況。所以,感冒時宜儘量少說話,讓聲帶徹底休息。
- 留意說話時的姿勢
- 說話時,頭要正,眼要向前平望,才能達到「共鳴」的效果。不要長期側著頭或習慣彎腰曲背地談話,並應放鬆頸部及喉部的肌肉。
- 養成慢慢說話的習慣
- 說話太急促,沒有適當的停頓,聲帶自然會不斷地拍合而得不到休息的機會。因此說話時,應留意說話速度,在句與句中間要稍作停頓。
- 定時喝水,補充水份
- 經常保持口腔、嘴唇及喉嚨濕潤,可減少發聲時聲帶的負荷。因此要定時喝水補充水份,或儘量保持室內濕度。在冬天、乾燥的季節,儘量留意避免用口呼吸。
資料來源:教育局言語及聽覺服務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