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棋

系列: 小說系列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07/06/2022


《論棋》
     中國自古便有下棋的習俗,從遠古的傳疑時代,到之後的封建社會,再到最後完整的中國政治體系。人們都「手不釋棋」,也舉行過一場又一場的競賽。中日韓三國主要以圍棋為主,中國自身的象棋也是許多老年人士消遣娛樂的不二之選,而風靡全球的國際象棋則自從九世紀起從波斯帝國流傳到了現在。每個著名的棋類背後都有一段淵源流長的歷史,那麼遊玩他們的人是否稱為玩物喪志,還是多多益善?今天我便為大家揭開棋類遊戲的面紗。
      下棋與電子遊戲有一條非常明顯的分界線,那就是他們的「深度」。深度決定了一項活動的趣味以及認受性,比如說「深度」低的遊戲便僅僅是透過簡單上手以及解決一時負面情緒的工具,然而這些遊戲往往伴隨著沉迷以及容易被淘汰的稱號。最簡單的例子便是超級馬里奧、神廟逃亡等等,他們一方面令到製作團隊快速賺取暴利,另一方面讓大對數人沉迷於此。相反,下棋雖然規則簡單,但下棋的方式卻千變萬化,需要思考的步驟也非常的多,可以說深度是非常的深。這就是為什麼同為遊戲,下棋被冠以益智遊戲,而逃過了中國內地的網上遊戲審查;電子遊戲卻被冠以電子海洛因,被嚴格的網上篩查堵得一乾二淨。
       第二,棋類活動可以開發小朋友的思維發展。某著名棋手曾經說過,如果讓一個八歲的兒童連續四至五年學棋,每週練習八至九個小時,便可成為國際分兩千至兩千三百分的大師。同時有研究證明,下棋的棋藝越是精湛,就越要沉下心,這對於學習是一種非常有用的促進劑。但如果是以電子遊戲減緩學習壓力,那效果就如同鴉片一般。它也許會帶給你短暫的快樂,但長期下去精神便會頹靡不振,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成績也就一落千丈。再舉個例子,我有一個原先沉迷電子遊戲的同學,後來發憤圖強,以下棋替代了電子遊戲。不僅學習水漲船高,更是變得更加沉著和冷靜,遇到緊急的事情也不會慌張,下去對人的影響從中可見。
      第三,棋類活動有助幼兒接受自己失敗的經歷,從而變得更好。許多棋手表示他們從小便開始訓練下棋,途中經歷過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棋藝競賽,而失敗乃成功之母。如果一個孩子嬌生慣養,沒有經歷過坎坷人生的挫折,那麼長大後一旦受到失敗,那將會是對他心靈的一次非常大的衝擊以及造成無法挽回的陰影。下棋中勝敗乃兵家常事,就如同一個棋盤所模擬的便是一場爭鬥,一定會有勝利和失敗(當然也有和局妥協)。下棋可以讓人接受自己的失敗,也可以讓勝方不會那麼的驕傲自滿,為了更遠大的目標而精益求精。
     第四,下棋可以養身頣性。對於老年人而言,劇烈的運動可能導致血壓過高而引起心臟病、糖尿病等等。相反,與一個興致相投的老朋友下棋將會是一個不二之選。與劇烈運動繁雜多樣化的器材相比,下棋只需要一個棋盤以及數顆棋子變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統,一邊喝茶一邊暢聊一邊下棋,完完全全地放鬆身心。而青少年亦可以習會一點棋藝,修身養性,將會顯得非常得有文化。正所謂君子四好——琴棋書畫,若能習會棋藝,不僅有人會對你拋來欽佩的目光,更加重要的是性情從中得以陶冶。想想一個一表人才的人一開口便是粗言穢語,那麼對於他的形象是不是有巨大的折扣?但如果透過棋類讓人變得能夠冷靜思考事物的本質,豈不完美?
      下棋有助人們思考更加靈敏,思緒更加清晰,做事也更加高效率。同時下棋也能令人鬆弛神經,得到如沐春風的放鬆,這也是為何古代有如此之多的棋手為了博一勝負而如此鑽研的原因吧!儘管有許多人說下棋下到廢寢忘食的棋癡就像玩遊戲一般,容易玩物喪志,失去現實生活中的上進精神。然而這一說法很快便得到了否決——下棋的好處數不勝數,我們不能因為少數極端例子而拒絕棋藝文化,因為這是一種罕見而失智的行為。更何況我們也無從確定瘋狂下棋的人是否正為了養家糊口而練習,想要參加比賽而贏取獎金。總括而言下棋的正面影響不勝枚舉,能令你陶冶身心,也能消磨時間,不被鋪滿天的電子遊戲所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