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設計理念架構運用的實例,反映老師的角色在於運用孩子建構學習理論,鷹架孩子學習的過程。老師根據一個主題建構一個學與教的過程和策略,協助孩子由實際的發展層次,進入潛在的發展層次。小一至小六是一個學習發展重要時期,建構的鷹架亦有其差異。低年級老師給予孩子的鷹架較多較密,方便運用,高年級則漸次讓孩子負上更多的學習責任,較多機會讓孩子獨立地處理學習課業,並且增加孩子間獨立互動的機會。老師的角色亦漸次轉變,隨著孩子能力的漸長,老師和家長亦由較多的參與協助,漸次減少扶助(即拆除鷹架),直至孩子負上學習上大部份的責任。那時候,孩子便學會學習了。
參考資料:
1. L.E. Berk & A. Winsler著,谷瑞勉譯。(1999)。
《鷹架兒童的學習:維高斯基與幼兒教育》心理出版社
2. 課程發展議會(2001)。
《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香港:課程發展議會
3. 鄭美紅、蘇詠梅(2001)。
《跨學科課業的評估─建構主義學習觀的啟示》。亞太科學教育論壇, 第二期, 第二冊, 文章一
4. 鄭美紅﹙2002﹚。
《建構主義學習觀的教學實踐-探討科學教學法》。香港教育 學院。
5. 課程發展議會﹙2001﹚。
《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香港:課程發展議會。
6. 課程發展議會﹙2002﹚。
《基礎教育課程指引》。香港:課程發展議會。
7. 梁麗嬋、黃冠華(2002)。
《常識科理念架構的實踐》
《Science & Technology Education Conference 2002 Proceedings,
Meeting the Challenges of Education》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P.139-151
8. 梁麗嬋、馮蘭英(2003)。
《透過專題設計的實踐建構孩子學習理論》第四屆思維工程國際研討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