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融資料館

另類溝通法

作者: 協康會青蔥計劃
最後更新: 06/08/2013

前言:「溝通」是人與人傳遞訊息的過程,其間可利用不同的傳遞工具,例如文字、表情、圖畫等。換句話說,溝通模式是由多種表達形式共同統合而成的,口語或非口語方式同樣能達到溝通的目的。

 

「口語」(即說話)是眾多溝通形式之一,因此,不會說話並不代表無法溝通。對於一些有發展障礙或說話能力尚未發展的孩子,我們可透過其他的溝通方法來協助他們克服語言問題,如手勢、溝通圖咭等。雖然這些方法不及「說話」那麼直接,但卻可讓孩子在最無助的時候提供一個補足的方法。以下便為大家介紹一些常用的溝通方法,看看你又認識多少!

 

簡單手勢/動作

  • 如用手指指示、點頭、搖頭等

  • 大部份人都能明白所表達的意思

  • 較難表達一些抽象的概念,如顏色、味道等

手語

  • 通過雙手不同的姿態和位置的變換代表不同詞意,加上身體姿勢與面部表情的互相配合,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和具體事物

  • 目前本港流行的手語並非統一,同一意思的事物,但所使用的手形卻不同,因此容易產生混淆

  • 由於手語有一定的表達方式,因此普通人未必明白手語使用者所表達的意思

以物換物

  • 用真實或迷你的物件來表達想要的物件或想做的動作,如將玩具餅交給對方以表示想要「餅」

  • 很多時會出現意思不明確的情況,因此接收者要用「係唔係」式問題來確定對方的意思

  • 較難表達物件以外的意思,如動作、感受等

溝通圖咭

  • 用圖咭來代表思想

  • 可使用單一圖咭來表達意思或使用多張圖咭來組成句子來表達意思

  • 能切合不同能力的兒童需要,如能力較差的兒童可使用單一的圖咭,而有組句能力的兒童可以選擇用兩張或以上的圖咭來表達更豐富的內容

  • 如何選擇合適的溝通工具?

在選擇輔助溝通工具時,家長要考慮下列因素:

  • 認知能力 ─ 孩子能否適當地掌握所選擇的溝通工具是取決於他的智能,如一個智能較差的孩子未必明白圖畫,因此較難使用溝通圖咭來表達意思;

  • 肌能控制 ─ 在選擇輔助溝通工具時,孩子的基本坐姿和手部肌能是必須考慮的。如孩子的手部控制能力較弱,便難於使用手語,因而需要考慮其他的溝通方法;

  • 溝通需要 ─ 溝通工具必須能配合孩子的溝通需要,如要求、提問等;而有些工具則只能達到「要求」的作用,如以物換物,但卻不能協助孩子提問;

  • 攜帶度 ─ 溝通工具必須能全天候使用,使孩子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方便地使用;

  • 其他因素尚有價錢、效率、耐用性、美觀等。

 

本文由自協康會青蔥計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