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語話集訓練指引《六》 什麼是「輔助及另類溝通」?
前言:如果一個人不能說話,可以怎樣與人溝通?原來可以使用很多方法的!由最簡單的面部表情,到最高科技的「電腦溝通系統」等,這些我們都叫「輔助及另類溝通方法」。來看看不同種類的「輔助及另類溝通方法」!
我們如何與人溝通?
我們日常溝通最常用和最方便的方法就是說話(口語),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溝通的方法(溝通模式),我們在不知不覺間亦會使用。而這些非口語溝通模式,對未能掌握、運用口語溝通的人十分重要。非口語溝通模式皆屬輔助及另類溝通(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輔助及另類溝通
Augmentative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AAC)
輔助及另類溝通是一套包括所有補足、輔助以及代替說話的溝通形式。
一般來說輔助及另類溝通可分為:
1. 無需補助的模式(Unaided Form)
2. 需要補助的模式(Aided Form)
輔助及另類溝通(AAC)與嚴重弱智兼多重弱能學生
嚴重弱智兼多重弱能學生對於利用口語與人溝通及學習均有很大的困難,而造成嚴重的溝通障礙和學習障礙,所以學習運用輔助及另類溝通實在非常重要。
透過使用輔助及另類溝通,能幫助施教者及照料者更明白學生的需要和意向,令日常的流程和照料更和諧順暢。
輔助及另類溝通介紹
a. 無需補助的模式(Unaided Form)
1. 面部表情
學生自然表達感情的行為,雖然能達到溝通目的,但較難訓練成有意識的溝通行為。
2. 注視
3. 發聲
4. 身體姿勢
挨近想要的物件
5. 身體動作
踢腳表示「要」
抬高頭表示「要」
6. 手勢/手語
伸手表示「要」
手指指向表示「要」
手指著口表示「要食」
由於學生的智力和肌能所限,一些牽涉較多步驟的手語需要簡化,例如只有一或兩個步驟。
b. 需要補助的模式(Aided Form)
「物件溝通」話你知
利用物件作溝通的模式,可加點變化,以適合一些未能辨認平面圖像的學生及弱視學生。
可參考有關「可觸式形體系統」(Tangible system / symbols)的資料。
1. 物件
(a) 實物
望著/伸手拿/指著杯代表「要飲」
(b) 實物模型
玩具麵包代表「要食麵包」
企架模型代表「要企企架」
(c) 可觸式形體系統
(i) 實物部份(Distinctive Feature)
(ii) 與實物有共同特質的物件(Common Feature)
2. 相片
相片溝通板
玩具琴相片代表「要彈琴」
3. 圖畫
杯的圖畫代表「要飲水」
4. 線條圖
梳的線圖代表「要梳頭」
訓練「小貼士」:
實物或相片換物開始。然後可給予學生選擇,如2選1,選擇程度按學生能力增減。此外,身體弱能的學生在選擇時的示意可能不太清晰,可配上口頭提問或拿出實物以確定其選擇。
b. 需要補助的模式(Aided Form)
5. 符號
交叉代表「不要/不是」
6. 文字
圖示學生使用文字溝通板
7. 能輸出語音的溝通器
單句式溝通器
2選1溝通器
多項選擇式溝通器
8. 電腦溝通軟件
在需要補助的模式中,由實物至文字(1-6項)的抽象程度漸次,學習目標可按程度設定。
本文轉載自明愛賽馬會樂仁學校《密語話集》訓練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