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情達意用IT
前言:我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會隨著學習歷程的進展而提高,我相信學生的視野會隨著生活經驗的累積而擴大。
引言
本校的學生是一群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他們的先天缺陷妨礙了他們日常與人的溝通和相處。他們往往詞不達意,所用的字彙貧乏或句子邏輯性弱,令他們未能有效地傳情達意。若能提高他們的溝通能力,就能幫助他們適應社群,以致他們畢業後能夠具備就業能力。
此外,在這群學生之中,每一位的能力和需要都有不同的差別,起步點各異。資訊科技正好能針對個別差異,為他們提供聲音、影像、圖晝、文字和動作等剌激,幫助他們傳情至達意,從而提升他們的信心。加上配合本年度學校推行的「溝通」的目標,故此,本校在本學年實施「傳情達意用IT」的教學活動,希望透過資訊科技的知識和技術,幫助學生在傳情過程中能有效地達意。
計劃理念
智障的學童需要高度結構化的學習環境,因為他們的經驗領域與將訊息整合於心智結構的能力是有限的。他們需要有更多在其經驗領域內資訊,才能擴展他們的經驗領域(Heinich, Molenda, & Russell, 1995)。
資訊科技正是一種有規律的學習工具,能針對智障學童的局限,利用電腦多媒體的功能,即電腦文字及繪圖、靜態和動態影像、音樂及語音,幫助他們更快掌握訊息和表達自己的能力。
此外,資訊科技是一種良好的溝通工具和學習工具(課程發展議會,2001)它提供了即時互動的教學及學習效果的功能,增加學生主動表達的推動力(江紹祥,2000)。資訊科技亦可以針對個別差異,讓學生在不同的刺激下掌握切合個人需要的溝通技能,並能引發溝通動機。故此,資訊科技是學生掌握傳情達意技巧的一個理想方法。
現時,香港正邁向知識型的社會,踏入一個信息時代。正如華南師範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李克東教授指出,信息時代對學習者的要求是創新人格 ─ 自主意識、合作精神和創新技能。其中創新技能是指信息的獲取、處理、分析和利用。若果我們期望智障學生能夠適應不斷轉變的社會,就必須幫助他們掌握一定程度的資訊科技傳意技能。
計劃內容
目的
透過資訊科技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讓他們能傳情達意。
推行方法和流程
若要運用資訊科技傳情意,學生必須先掌握資訊科技,把資訊科技作為工具。本校推行資訊科技學習,在初小階段集中技能的掌握,至高小便要求學生初步應用有關技能,到了中學,就以應用為主。另一方面,針對學生不同年紀和能力,本校在每一階段會滲入不同程度的溝通元素(見以下圖表),以協助他們發展溝通能力,傳情達意。
以上的學習內容以不同的形式進行,包括:
-
結合感知和獨立生活技能科的教學。
-
拔尖小組,如圖像處理、多媒體製作及文書處理。
-
課外活動。包括:IT自學園地、IT樂園。
評估方式
評估學生在運用資訊科技來傳情達意時,不可單靠文字或評估卷,我們須立體地評估每一位學生。我們採取了以下不同方式來評估學生的表現:
-
進展性評估:重點是學生能否針對需要篩選合適的資訊,再把它整理,然後運用適當的媒體展示出來。過程中亦須觀察學生能否作出要求、表達感受、向別人建議及提供協助。
-
總結性評估:評估學生能否介紹自己的作品。描述製作過程和評鑑他人的作品。
-
互評:學生互相評價,而教師亦會給予適當的回饋作為他評。
果效
根據本校的經驗,學生完成初小時基本上已能操控電腦。到完成高小的時候,他已能運用電腦創作及上網瀏覽資訊。到中學階段,他便可以輸入中文字和利用電腦搜集、處理自己的資訊及設計展示資訊。
學生從初學階段只懂回答老師的問題,到中學段時主動表達,無論在句子表達方面,抑或是語句內容方面,都有進步。而透過公開展示及介紹自己的作品,學生在溝通時的信心和主動性也提高了不少。可以肯定的說,今天的資訊科技課堂並非局限於技能的學習,而是溝通能力的掌握。在此與大家分享一下。
案例一:「我的年曆」和「他/她的年曆」
圖像處理小組自去年開辦,令我們有意外收獲。在第一年裡,我們主要教授使用數碼相機、美化相片等技能。在第二年裡,我們將學習內容深化,並加強溝通元素。學生的作品主題為2003年曆,製作時間由2002年9月至12月。學生需要的完成兩份作品,第一份作品名為「我的年曆」。學生以自己的喜好設計他們的作品。首先透過不同途徑照片,然後運用軟件「非常好色」作整合及列印,重點並不是技巧,最重要的是讓學生運用資訊科技發揮創造力。結果,有些選取了歌星照片,有些則用掃瞄器掃瞄自己的物件。大家在和諧和開放的氣氛下分享了選取相片的原因、製作方法和過程中的樂趣和困難。
第二份作品「他/她的年曆」的結果就更令人印象深刻。學生需邀請其他人(包括同學/教職員)在校園拍攝數碼相片,然後將數碼相片插入年曆之中。結果本組8位男同學的攝影對象全是女性,其中7位是女同學,另一位是我們的校長呢!
過程中,男同學盡顯男仕風度,即時邀請及帶領對方在操場攝影。學生須於拍攝完畢業後詢問對方是否滿意。完成後,我們便進行討論:年曆的風格是取決於自己的喜好,還是因應對方的喜好?結果,全部學生細心地因應對方的喜好或年紀設計。他們在製作期間互相說笑,有的說:「佢未必鍾意呢個插畫!」,有的說:「嘩,你設計得好好啊!」完成後,學生各自把作品送予對方。在最後的分享環節,中學生的感是"滿足"、"開心"、"希望再可以參加"。
在過程中,教師體會到學生能夠跳出自己的框框,嘗試從對方的角度察看事物,透過語言及作品表達出來。教師利用資訊科技製造了一個環境讓學生去表達自己的見解及理解別人的意思,亦促進了同學間及師生間的關係。
案例二:「我的PowerPoint」
多媒體小組是2003年開辦的小組,對象是中學生,第一期由二零零二年九月開始至十二月,共挑選了八位學生,其中部分學生已掌握運用簡報表(PowerPoint)的技巧。本組的目標並非希望學生能運用高超的資訊科技,而是希望他們能搜集資訊、篩選資訊、展示資訊、尊重別人及尊重知識產權。
主題「我的PowerPoint」共布七個基本子題:
-
我
-
我的家庭
-
我的童年
-
我的學校
-
我的朋友
-
我的興趣
-
我的最愛
此外,學生亦可另選其他子題。
學生需透過自己思考、向家人查詢或觀察等方法搜集自己的資料,包括:出 時的重量、出生地點、童年照片、家庭照片……等。此外,他們亦需決定展示自己興趣的方式,例如拍攝、輸入網址、插入相片或插入歌曲。另一面,他們要輸入資料、包括文字、照片及其他視訊資料,最後是美化,包括使用範本、修改範本、加入配合的插晝、配色、加入適當的動作和聲音……等。
通過整個製作過程,學生不但運用所學的技巧,而且加上各人的創意、篩選資料、分析及解決問題。完成後,同學逐一介紹自己的簡報表。過程中,學生對教師的資料十分感興趣,大家不單能欣賞其他同學的設計,更重要是能夠增進相互間的瞭解。
總結
資訊科技可以協助學生傳情達意。製作「我的年曆」和「他/她的年曆」的活動能推動學生與人溝通,提升與人相處的良好態度。「我的Powerpoint」除了提升學生搜集、處理和展示資訊的技巧外,更重要的是,學生可以透過多種媒體的協助,以口述的形式公開表達自己的意見及展示自己的作品,從而肯定自我,增加自信心,增強溝通的主動性。
資訊科技的成效會因應學生情況而改變,現時並非每位個學生能夠受惠。在過程中發現語文能力較高及資訊科技能較佳的學生有理想的表現。我們仍需因應每位學生的能力和需要,選擇適合的媒體,希望能幫助能力稍遜的學生表達。
對自閉症學生而言,資訊科技能讓他們有組織地把自己的意願、想法表達出來,及主動地把資料整理展示。可惜暫時仍有部份自閉症學生未能在家中搜集資料,影響學習成果。
對教學而言,資訊科技令課堂學習的模式轉向以學生為中心,互動性亦增加了,學習進程需隨著學生的喜好而調節。教師須不時彈性處理,有時侯授課時間會失預算。
展望未來,希望能為學生在校內舉行作品展,甚至是校外作品展,讓他們向別人介紹作品及製作過程,好讓全校同學、學生家長、校內教職員,甚至社會人士能夠欣賞他們的能力,從而增加他們與陌生人溝通的信心。
以上只是個人粗略的分享,希望大家能提出寶貴的意見,互勉互勵。
參考文獻
Heinich, R., Molenda, M.& Russell,J. D.(1995):<教學媒體與教學新科技>。台北:心理出版社。
江紹祥(2000):<資訊科技與學校教育-反思與展望>。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課程發展議會(2001):<學會學習 終身學習 全人發展>。香港:政府印務局。
其他參考資料:
Branson,R.K. (1990). Lssues in the design of schooling: Changing the paradigm. Educational Technology,30 (4)7-10.
林寶貴(1994):<語言障礙與矯治>。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印行。
課程發展議會編訂(1997):<弱智兒童課程指引>。香港:教育署課程發展處。
課程發展議會(1999):<香港教學校課程整體檢視改革建議的諮詢文件>。香港:政府印務局。
課程發展議會(2000):<資訊科技學習目標 供學校籌劃教學活動以發展學生資訊科技應用能力之指引>。香港:政府印務局。
本專題內容轉載自匡智翠林晨崗學校(2004)〈我們走過的路《卷二》〉,版權屬匡智翠林晨崗學校所有。
撰文:陳愛華老師 (匡智翠林晨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