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社會的教育不只是傳授知識,更要幫助學生建立如同指南針般可靠的準則,從而能夠有信心地探索這個越來越複雜、易變和不確定的世界。成功的教育,在今天需要的是能培養學生好奇心以致擁有開放的頭腦;培養熱誠以致擁有開放的心靈;培養勇氣以致學會運用自身的認知、社交和情緒資源來行動。這些均是當面對這個時代對自發學習的最大威脅時最好的裝備,以對抗無知帶來的封閉式頭腦、仇恨帶來的封閉式心態及恐懼。
事物如能輕易地被教授和評估,亦能容易地轉為數碼化和自動化。我們懂得如何教育那些如機械人般,只依照指令行事的人;然而,在這個急速轉變和人工智能年代,我們更需思考有什麼元素使人類與機械人有分別。未來世界是有關人工智能與人類的認知、社交、情緒技能及價值觀的配合。
學校的一貫做法,是將難題分解成一個個容易處理的部分後,然後教導學生解決每一部分。然而,現代社會卻需要整合不同領域的知識來產生的價值。連繫那些碎片式的知識,將其融會貫通,原本看似散亂的點子便能造就創新。
過往,學校是科技的孤島,僅能支援和保持既有做法,在採納科技方面,遠遠不及學生的適應速度。今時今日,學校需要發揮科技的潛能,通過知識、創新做法及每個人的努力,將學習從昔日的傳統中加以解放,及用新穎有力的方式將學習者連結起來。往時,教育是分裂的,教師和教學內容有學科之別,而學生則根據其對未來事業的期望被分門別類;在學校的設計上,將學生圍在校內,與外界隔開;學校亦與學生家庭的聯繫不足,亦少與其他學校合作。然而,未來教育需要的是整合,強調各個學科之間的聯繫,並將學生跨校地聯結起來。
現時學生在學校中,通常是單獨地學習。而於學年終結時,所檢閱的亦是其各自的成就。然而,世界正變得更加互相依存,對傑出合作者及協調者的需求亦因而上升。在疫情期間,國家的身心靈健康越發取決於人們的合作能力。學校需要幫助學生學習如何自主思考,及建立對社會多元性有所意識的身分認同。這件事十分重要。無論是在工作、家庭抑或社區方面,我們均需要增加對他人的認識,例如不同文化傳統的人,是怎樣生活;又例如從科學家到藝術家,是怎樣思考。是次演講將探討學校和教育系統可以如何應對以上挑戰。
關鍵字詞: 學與教博覽2022 | Learning and Teaching Expo 2022 | LTE2022 | 主題演講 | Main Stage | 未來技能與思維 | Future Skills and Min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