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融資料館

自閉症專題:行為篇(一)特徵及問題

作者: 教育局
最後更新: 08/07/2014

 

行為特徵

  • 對外界的反應異常
    • 自閉症學生對外界的反應異常。他們可能對聲音、光線和觸覺反應過份冷淡或敏感。這些行為都妨礙了他們留意周圍的事物,影響正常學習。
  • 較為被動
    • 自閉症學生一般都較被動及容易分心。在學校裏,往往需要別人詳細的指示和協助才曉得表達自己的要求或作出適當的回應。
  • 容易對事物產生恐懼
    • 部分自閉症學生會對一些普通的事物產生恐懼,例如聽到某些聲音便會大叫,看到某種東西便會十分懼怕。然而對真正有危險的事物的警覺性卻不大。
  • 未能遵守規則
    • 自閉症學生很多時都未能如一般學生透過觀察來掌握玩遊戲的技巧。他們在遊戲時往往不懂得遵守遊戲規則,所以較少參與集體遊戲。
  • 不恰當的行為
    • 自閉症學生往往需要不斷的提示,才能掌握在不同情境的恰當行為。例如自閉症學生有時會魯莽地公開指正別人的錯處。
  • 自我傷害或破壞的行為
    • 一般自閉症學生都不會主動傷害或破壞事物。但由於他們有溝通和人際關係的障礙,再加上一些固執的行為,因而可能當他們堅持要做某些事情而遭受別人阻止時,或被要求做一些他們不能處理的事情時,他們便會做出一些破壞或自我傷害的行為。

 

處理不安情緒

自閉症學生除了在適應課程上有困難,在課堂內外的活動也會因為程序上的調動,或環境上的改變而令他們感到不安和緊張,產生適應上的問題。以下是處理學生情緒不安的常用方法:

  • 讓學生先觀察其他同學進行有關活動,並從旁加以描述和解釋。
  • 預先向學生說明將會出現的改變,如有需要,重複這項預告數次,每次相隔數分鐘。
  • 若轉變較大,部分預告可在學生家中進行,以便與老師配合,讓學生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 年紀較大的學生,可利用他們的喜好作為獎勵,藉以引導他們嘗試新的事物。
  • 透過角色扮演,與學生預先練習面對改變後的情況。
  • 在學生極度不安時,可把他們帶離現場。嘗試讓他們回答一些簡短的問題,以及給予他們一些個人空間,以紓緩他們不安的情緒。
  • 告訴學生「冷靜點」,「慢慢來,深呼吸」。
  • 避免追問學生為甚麼感到不安,因為可能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原因。
  • 避免重複地要求學生停止在不安時作出的行為,例如「不可以打人」或「不可以大叫」。嘗試教導學生作出一些較正面的行為,例如「請你坐下」和「請把手放在桌上」等。

 

了解行為問題

自閉症學生的行為問題其實是與他們先天的發展障礙息息相關的。這些障礙導致他們的行為表現往往與別不同,令人費解。如果明白他們的行為是由於一些隱藏的障礙,便能夠體諒他們的窘境。

一些學者認為,自閉症學生有一套與別不同的「文化」,他們很難理解我們日常溝通方法。他們好像有自己的語言,需要別人來詮釋。以下是自閉症學生的典型障礙和可能出現的行為表現:

面對的障礙 行為表現的例子 給人的印像 難於解讀別人行為 未能明白老師面部表情及非語言的指示, 只顧進行自己的活動 不合作、冷淡 難於理解社交規範 缺少眼神接觸,與人談話時站得太近,不停的提問, 難於結交朋友 不禮貌、令人尷尬、不受歡迎 難以明白自己的感受 緊張、煩躁 容易發脾氣、情緒不穩定 想像力較貧乏 不明白別人的觀點或事情的後果 可能有不可理喻的行為舉止、鬥氣、不合作 難以理解言語, 特別是不明白比喻、笑話及幽默 只理解字面意思,「你可不可以打開窗門?」 他們會誤以為是問題,而不是一項請求或指示 不合作、愚蠢 行為偏執 拒絕接受改變;重複某些動作或常問同樣問題;嚴守規則,常告發別人不遵守規則 偏執、令人煩擾 知覺上的異常 容易受外界刺激影響,對某些聲音或情況有過度的反應,甚至產生恐懼 容易分心、大驚小怪 行動笨拙 上體育課或活動課時可能手腳有欠靈活 滑稽、可笑、容易被人取笑

教師必須明白及體諒自閉症學生的障礙,才較容易應付他們的行為問題。自閉症學生的行為問題,其實是上述核心障礙的表徵。解決了一個表徵行為問題後,另一個表徵行為又可能會出現。教師宜靈活運用各種方法嘗試減低學生面對的障礙,但無須因為行為問題不斷出現而感到氣餒。

 

處理行為問題

  • 集思廣益
    • 常言道:『一人計短,二人計長。』與其他教師、學生輔導主任/教師、學校社工、家長、心理學家或其他專業人士商談有關問題,往往會令你有所啟發,也可能會幫助你訂立一個更好的計劃。
  • 發掘專長
    • 我們的注意力往往會放在學生的問題行為上,因而忽略了他們的專長、能力和其他方面的才幹。隨之而來的,便是一連串的焦慮、忿怨和擔憂,甚至對問題的了解也有偏差,令介入工作更難順利進行。因此,老師應在問題行為開始妨礙教學時,嘗試透過發掘學生的專長、興趣、喜好和能力,例如記憶力強和拼字能力較佳,從中加以鼓勵,使學生能有更多正面的行為。
  • 鑑定問題
    • 透過對行為的描述來鑑定問題會較為清晰,對介入工作亦較有幫助。對行為的描述越具體和仔細,便越能準確地反映問題所在。
  • 培育「替代行為」
    • 對於處理自閉症學生的問題行為,可採用「替代行為」策略。「替代行為」是以正面的手法鼓勵自閉症學生作出其他行為,藉以代替有問題的行為,這種做法較直接阻止問題行為更為有效。先考慮自閉症學生的專長、興趣、能力和喜好,嘗試以他們喜好的事物作為獎勵,引導他們以適當的「替代行為」來表達自己。
  • 有意義的獎勵
    • 揀選出對學生最具影響力的事物,作為獎勵。獎勵如要奏效,必須讓學生明白箇中的意義,並知道所得的獎勵是可靠和可預計的。
  • 循序漸進
    • 自閉症學生的固執,往往令他們難於適應轉變。因此,要改變他們的行為,最好是循序漸進。例如,小明每逢集會時間都會尖叫,教師可以先嘗試找出小明尖叫的原因,例如禮堂的人數眾多而為小明帶來壓迫感。教師初時每逢集會時間可陪同小明在禮堂外遠處看書。過了一段日子之後,教師逐漸拉近學生與禮堂入口的距離,直到小明能安坐於禮堂內的邊緣。

 

行為篇(一)特徵及問題

資料來源

「融合教育自閉症篇」資料光碟:教育統籌局學校發展分部

 

 

延伸閱讀

相關機構

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