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運用多感官教學?
前言:本人曾經教過中國四大發明,如果純粹用說話講解,學生一定會覺得沉悶。即使讓學生觀看有關四大發明的電視節目,活動亦比較單向,學生的興趣始終不大。
最後,我嘗試教教學生親手製作「四大發明」。四大發明中,除了火藥,三大發明-紙張、指南針和印刷術都可以親手造的。學生的學習反應和效果如何?當然非常好,因為可以寓遊戲於學習嘛。最後,學生更拿親手製作的指南魚、再造紙和薯印作展覽呢!
平日我們多以視覺和聽覺進行學習。我們運用視覺閱讀書籍,運用聽覺聆聽老師的講課。其實,除了視覺和聽覺以外,我們還可以運用其他觸覺去學習。我們相信運用多感官學習,學習效果會更理想。
什麼是「多感官教學」?
我們的感覺器官分布在我們身體的每一個角落,例如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和本體感覺等。這些感官都和我們的大腦神經緊密地連繫,各個感覺器官會把外界訊息傳送到大腦,大腦會把來自各個器官的訊息解碼及整理,並作出反應和學習。
「多感官教學法」是幫助學生透過互動,把「眼看」、「耳聽」、「口唸」和「手寫」等都動員和配合起來,更有效地學習。
一個學習內容,例如學習「聽」字,老師可首先引導孩子找出這個字的各個部件 (視覺學習),再著他唸出來:「耳王十四一心」(以加強聽覺記憶)。於是,「聽」字的訊息分別由視覺和聽覺傳送至大腦,並大腦內進行解碼和統整。
我們相信,這樣的多感官學習過程,比單一的看或單一的聽的學習過程,會有更理想的學習效果。
如何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記憶?
資料來源:香港教育局(2005)
「操練和深化」可以將學習內容(訊息)從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訊息)的印象。
1. 多種感官渠道輸入
要使「操練和深化」有更佳效果,學習內容可以經由多種感官渠道輸入,讓學生從多種感官渠道接收學習內容。
2. 親身經驗學習歷程
老師亦可以讓學生身體力行,親身經驗學習歷程,例如當學生學習環境污染的時候,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到環境污染嚴重的地方,親身經歷環境污染。並可以用不同方法,把經歷記錄下來。當然,如果記錄是多感官的,學習效果相信會更理想。
3. 形、音、義相聯結
學習中文字的時候,如果把文字的形、音、義相聯結,會有助學生對中文字的記憶。有關這方面的詳細資料,可參考《 如何教導有特殊學習困難的學童認字、抄寫和默書?》。
4. 加強操練的趣味
加強操練的趣味,可有助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可以用分組比賽形式,讓學生重溫學習內容;運用資訊科技系統亦可以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5. 令資料記憶更突顯、整全和持久
要幫助學生組織和整全資料,令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印象更深刻。學生要對學習內容融會貫通,知識(資料)才可以持久地存在於學生的記憶中。
多種感官學習活動舉例
動作
- 孩子在空地上把字的筆畫逐一「走」出來;
- 孩子用手在空氣中把字的筆畫逐一「寫」出來(大動作要過半身才有效);
- 孩子用清水∕墨汁∕水彩把字寫在一張沒有間格的大紙上;及
- 孩子用泥膠∕磁貼砌字或用手做字形。
觸覺
- 用手指把字寫在孩子的手掌或背上,然後說出該字或?孩子猜想所寫的是甚麼字;及
- 孩子用手指把字寫在幼沙∕ 白米∕ 幼鹽∕ 沙紙∕ 絨紙∕ 桌面 上。
視覺
- 利用字卡學習,把字體放大並配以圖畫;及
- 利用不同的顏色來顯示字體的組成部分。
聽覺
- 孩子用錄音機錄下自己的聲音,重播再聽;
- 把要記憶的內容配上音樂;
- 孩子讀出簡單的字的筆畫如「土」:橫-直-橫;
- 按孩子的能力,?孩子把字的組成部分逐一讀出來。
例如:「幫」>> 土-土-寸-白-巾或封-帛;
例如:「讀」>> 言-士-四-貝或言-賣;及
- 孩子跟父母或兄姊朗讀詞語或課文。
參考資料
胡御珍(2005)‧《以「多種感官教學法」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 香港:教育局
教育局(2005)‧《「多感官教學 - 照顧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校本支援計劃分享會簡報》‧ 香港:教育局
教育局(2006)‧《如何提升學童的讀寫能力家長培訓課程 ─ 導師手冊》‧ 香港:教育局
本文版權屬香港教育城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