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傷殘人士溝通的注意事項
傷健共融,一個宏大的理想,理念看似簡單人人懂,然而實踐起來殊不容易。有健全人士以為憑一顆愛心,為傷殘人士送上關懷和憐憫便做到了,但共融豈只從單方面付出就能達到?其實與傷殘人士溝通就像和一般人溝通,在了解過「傷健共融」的基本價值後就會明白一切取決於態度(請參考「傷健共融的理論」有關傷健共融的基本價值觀),而非技巧。
與傷殘人士溝通,態度、了解和行動同樣重要。若果你對他們的需要和能力都了解,亦有一個良好的態度,但一直只在旁觀察,不付諸行動,對與傷殘人士的溝通可說是毫無幫助、「無補於事」。若果你態度正確,並積極與傷殘人士溝通和提出協助,但你忽略了他們的身體狀況和意願,有時,會弄巧反拙,出現「幫倒忙」的情況。再假若,你對傷殘人士有一的認識,但抱持懷疑或負面的態度,你的行動反而會容易傷害到他們的心靈,導致「得不償失」。
因此,傷、健互相認識了解,溝通無障礙,並將想法付諸行動,這才是「傷健共融」的重點。
與傷殘人士溝通的「應該、不應該」
當明白到對傷殘人士的態度、對他們的了解和實際行動的重要後,就會掌握到與傷殘人士溝通時的一些「應該」和「不應該」。以下是一些從傷殘人士口中所得的例子,值得參考。
應該
- 與傷殘人士保持彼此平等的關係,以對待其他人的禮儀對待傷殘人士
- 明白每個人的生而不同,以「同理心」了解對方困難及處境
- 尊重自我決定權,協助前先禮貌詢問對方是否需要,無須因為被拒絕而感到難受
- 直接表達自己的說話,以輕鬆自然的態度與傷殘人士相處
- 主動接觸,表現細心關注
- 尊重傷殘人士所使用的輔助工具
- 尊重和禮貌對待陪同者/照顧者
- 尊心聆聽對方的說話
- 交談時讓對方舒適地望著你
- 部份傷殘人士的聽覺或有障礙,說話時應留意音量、速度、音調高低、語氣及用詞等,而適當的身體語言配合手勢動作可令說話更易被明白理解
不應該
- 不要以「憐憫」、「施予」的態度對待傷殘人士
- 避免主觀標籤和先入為主的想法,認定對方需要協助或會造成不便
- 別在未得到對方的同意下提供協助
- 不要以他們的傷殘開玩笑
- 交談時別只專注於他們個人或醫療上的問題
- 傷殘人士有很多他能力所及的事情,別以他們做到一些平常小事就「稱讚」他們,這反而顯得不尊重
- 別只顧跟推輪椅的照顧者/同行者說話,而忽視坐輪椅的傷殘人士
- 若無需要,說話的語氣不必刻意拖慢或增大聲量,這倒使對方感到尷尬
延伸問題
問題一
您有與傷殘人士溝通的經驗嗎?有否遇上甚麼困難?您覺得與傷殘人士溝通和其他人溝通有甚麼分別?
問題二
試假想有您相識的人以上面的「不應該」的方式與您溝通(例如在沒有通知您的情況下將您枱上的文具全部收起,或以您的身體特徵開玩笑等)。您的感覺如何?
問題三
您認為怎樣才能夠與傷殘人士做到真正的溝通無障礙?
本文轉載自《共融角度多面體研討會2012 講者文集暨傷健共融活動教材》,版權屬香港教育學院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或翻印。
按此返回《共融角度多面體研討會2012 講者文集暨傷健共融活動教材》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