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聽覺受損學童的學習能力?
前言:聲音是我們學習的一個重要媒介。但是,即使學生聽覺受損,我們仍會有很多方法幫助學生學習。以下便介紹一些提升聽覺受損學童學習能力的教學策略。
1. 善用視覺教學策略
由於聽覺受損影響學生的抽象思維,如單靠語言傳遞信息,他們在理解及記憶方面都會較為困難。因此,多感官教學方式可促進聽覺受損學生的認知發展。這方法對健聽學生也有好處,可使學生較容易掌握視覺方面的資訊(Bunch, 1987)。
除提供清晰的唇讀、運用書寫協助溝通之外,多使用一些視覺組織架構(Visual Organizational Frameworks)的教學內容,亦可有效幫助聽覺受損學生理解教學重點及組織思維(Conway, 1990)。以下將簡介其中幾類型的圖表:
(一) 腦圖
腦圖 (Mind-map) 是結合左、右腦的一種學習方法(Buzan, 1991)。這種圖文並茂的製圖方式較線性的大綱或筆記更靈活。在接收資訊和組織思維的過程中,可利用一些重點文字,加上色彩和符號來記錄及組織資料。這些圖像使大腦的活動變得更自由流暢,更易組合資訊和產生聯想,將資料變得更有意義(Buzan & Buzan, 2000)。透過圖像,學生更易取得靈感,又能加強對新事物的記憶。
學生可在教師指引下,把腦圖應用於做筆記、寫作、組織計劃、自由討論(Brainstorming)和分析資料。Wycoff (1991) 指出,製作腦圖過程中每一個要點,都能明顯地提高學習和記憶的效果。這些要點是:
a. 將主題寫在紙的中央,附加圖畫作為焦點;
b. 定下副主題,作為不同的主要分枝;
c. 選取合適的關鍵詞,代表每個分枝下的重要概念;
d. 每個重要概念下可加上次一級的概念;
e. 將有關的概念連繫起來;以及
f. 盡可能在每個概念旁附加圖畫。
下列是一些聽覺受損學生製作的腦圖,供各教師參考:
(二) 其他類型圖表
除大腦彩圖外,還有多種不同的圖表可應用於教學上,幫助學生記憶及組織思維(James Bellanca,1990)。以下是其中幾類圖表及有關的簡介:
a. 魚骨圖 (The Fish Bone)
範例
b. 贊成/反對圖 (The Agree/Disagree Chart)
範例
c. 層次圖 (The Sequence Chart)
範例
d. 等級階梯圖 (The Ranking Ladder)
範例
2. 掌握學習技巧
- 教師可教導學生有效的學習技巧,例如語音學(Phonics)、寫作技巧、查字典、記憶方法、考試策略等,以減輕學習困難。
- Stone(1980)認為「思考訓練」是教導聽覺受損兒童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可引導他們掌握分類、排序、總括、解決問題及想像等技巧,發展他們的認知能力。 Kricos (1987)亦建議幫助聽覺受損學生學習觀察、推測、比較等技巧,並提出一些簡單的訓練活動。
- 無論任何年齡的學生,教師都可在不同的學習層面,例如,透過課堂活動或討論,訓練他們的思想技巧。
思想技巧訓練
1. 觀察,例如:
A. 利用一個裝滿日用品的盤子,玩「什麼不見了?」遊戲。
B. 指出課室有什麼改變。
C. 畫出課室內的物品。
D. 量度孩子身高方面的改變。
E. 玩以下遊戲:「閉上眼睛,想一想課室內誰有……?」
1) 藍眼鏡? 2) 綠襯衣? 3) 網球鞋?
F. 問學生:「你今早乘坐巴士上學途中,看到些什麼?」
G. 嘗試描述學校:「閉上眼睛,想一想自己桌上有什麼?」「操場上有什麼設施?」「畫一幅描繪學校食堂的圖畫。」
2. 推測遊戲,例如:
A. 看一些圖畫,推測接著發生什麼事?
B. 推測電影或故事的劇情發展。
C. 推測天氣變化。
D. 推測沒有電力供應一星期的後果。
E. 做科學實驗。
3. 比較遊戲,例如:
A. 比較衣物、動物、玩具、食物等 (例如:「狗和貓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B. 指出一些字或圖畫的相似和不同之處。
C. 比較情節、資料的異同,例如:「兩個故事有何相似及/或不同之處?」;「法國和德國有何相似及/或不同之處?」。
4. 其他思想技巧,例如:
A. 找出謬誤之處。例如:找出以下句子有何不妥之處,並加以改正:
1) 「我們早餐吃湯、飲三文治和雪糕。
2) 「媽媽請關燈,這樣我可以看得更清楚。」
3) 「今天我們騎帆船上學。」
B. 分辨真假、現實和幻想、事實和意見。
C. 問答,例如:
1) 會 / 不會 a. 「蘿蔔會笑嗎?為什麼?」 b. 「行人路會跑嗎?」 c. 「書本會呼吸嗎?」
2) 推理,例如: a. 「為什麼鳥類有翅膀?」 b.「為什麼下雨也會有危險?」
D. 集思活動,例如:
1) 「列舉所有能夠放在盒裏的東西。」
2) 「告訴我,有什麼東西放不進袋子裏。」
E. 分辨因果關係。
F. 發問和推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因果關係。
3. 提升語文能力
提升語文能力是輔導聽覺受損學生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這不單是語文課的目標,亦毋須規限於課堂內進行;每一位教師都可在課堂內外,在不同處境幫助學生發展語文。除直接教授外,也可透過一些「大哥哥大姐姐計劃」、「朋輩輔導計劃」、「家長伴讀計劃」幫助他們學習語文。
(一) 認識語文結構
a. 字和詞的認識
-
字和詞是理解句子、段落或整篇文章的關鍵和基礎。因此,無論學習那一種語言,要提升兒童的閱讀理解能力,必須幫助他們掌握字或詞的讀音,了解字詞的結構及意義 (梁子勤, 2000)。
-
謝錫金(2000)提出的「綜合高效識字法」是一種有系統的識字教學法,可有效幫助聽覺受損學生掌握字詞的形、音、義,亦有助他們理解字詞之間的關係。
-
解釋漢字的特徵,引導兒童對字詞進行深一層的觀察及思考,這樣除可加深記憶力外,也可使學生更容易學習新的字詞,避免混淆相似的漢字。
-
學習英語詞彙方面,由於英文是一種拼音語言 (Alphabetical Language),National Reading Panel (2000) 在綜合許多研究結果後,認為學校應增強兒童對音素的認識 (Phonemic Awareness),以有效提升他們的英文閱讀能力。雖然聽力損失可能令學生難於分辨不同音素,但若能有系統地學習拼寫英語的技巧,可有效減低他們學習英語的障礙。
-
認識英語一些基本的構詞方法 (Word Formation),例如,前綴(Prefix)和後綴(Suffix)如何改變詞彙的意義,對聽覺受損學生認識、了解及記憶新詞有很大幫助。當然,教師須按學生的能力,以深入淺出的方法引導學生發現及歸納這些原則。
b. 認識句子及篇章結構
-
造句練習:教師須留意學生能否書寫正確的句子,並運用生活實例來教授不同的句型。
-
篇章結構:認識不同文章體裁的篇章結構,有助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及寫作能力(Dymock, 1999),例如:閱讀或書寫記敘文及說明文時,可考慮以下的結構及元素:
i. 記敘文包括以下的元素(傅健雄, 1994):
※ 背景資料:如時間、人物、故事情境等
※ 引發事件:導致人物連串行動的事件
※ 人物對引發事件的反應
※ 為達目標而作出的連串行動
※ 目標的成敗
※ 主要人物對目標成敗的反應
ii. 說明文有以下幾種不同的結構(Dymock, 1999):
※ 因果關係式結構(Cause-effect Text Structure)
※ 比較式結構(Compare-contrast Structure)
※ 時序式結構(Time-order Structure)
※ 陳列式結構(Simple Listing Structure)
※ 問題解決式結構(Problem-solutio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若能幫助聽覺受損學生明白每種文體結構所包含的不同元素,他們便可運用這些智略(schema) 抽取文章的重要信息,在寫作時使可以更有系統地組織想表達的內容。教師可同時教導學生運用大腦彩圖等視覺組織架構,幫助他們在寫作前有系統地組織文章結構。
(二) 反覆練習
「多讀、多寫、多改、多記」始終是學習語文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教師可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讀物及報章,多寫日記、對話冊或讀後感等,並給予學生鼓勵及回應,讓他們累積正面的語文經驗,逐步建立信心。以下是一些有效的輔助活動,教師可邀請家長、同級或高年級的同學與聽覺受損學生一起進行。
a. 每日詞彙學習
此計劃是參考教育署心理輔導服務組「每日評估、記錄及施教」技巧的詞彙學習計劃。學習方法主要是每日重溫詞彙,讓學生更能掌握字詞的形、音、義。這方法著重增強他們對中、英文詞彙的記憶,可有效擴闊學生的詞彙數量,對閱讀及寫作皆有幫助。
施行方法
a. 選擇詞彙: 教師或家長可按學生的個別需要,每周選擇約十個詞語進行學習計劃。
b. 進行時間: 每天與學生進行十五分鐘的「讀」、「默」、「寫」或「解釋」詞語的練習,令學生輕輕鬆鬆地學習。
c. 進行方式:
每周第一天:
i. 從課文或圖書挑選約十個詞語,作為學習目標;
ii. 把詞語抄寫在記錄表「詞語」一欄上;
iii. 評估:要求學生把詞語讀、默、寫或解釋一次;
iv. 記錄:把學生表現記錄在記錄表上: 做得到 “ ” / 做不到 “O”
(註:不要使用“X”,避免打擊學生的信心。)
v. 施教:教導學生掌握未能準確讀、寫、默或解釋的詞語。
第二至五天:重複第一天iii至v三個步驟;
d. 如達到成功標準(例如連續三天正確地讀、寫、默所學詞語),可在翌日停止學習,教師或家長應協議如何獎勵學生,但最重要的是每天給予鼓勵;
e. 如未達成功標準,則須繼續練習,把練習重點放在學生未能掌握的技巧上,例如,學生已能讀出詞語,但未能默寫,便可訓練他多默寫詞語;
f. 與學生一起比較學習前後的表現,使他看到自己的進度,從而增強學習動機;
g. 學生在一周內仍未能掌握的詞語,可重新列為下周的學習目標。
有些家長或教師最初接觸此計劃時,認為每星期學十個詞語的進度太慢,但後來發覺經此計劃學到的詞語可較牢固地放在長期記憶裏。其實,以兩、三個月時間掌握差不多一百個新詞,對有學習困難的學生而言,已是非常理想的學習成果。
b. 朗讀
朗讀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有助兒童掌握更多詞彙及佳句。朗讀練習可以提高聽覺受損學生的閱讀理解及表達能力。進行朗讀時,教師可親自示範,然後鼓勵學生模仿。教師可安排個別或小組朗讀,指導學生朗讀的技巧,並在適當時候改善他們的讀音。
c. 伴讀活動
Fourtas & Pinnell (1996) 提出的活動可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興趣。學生若能持續進行伴讀活動,閱讀時會顯得愈來愈流暢。此外,伴讀活動也能增進伴讀者與閱讀者的關係,建立更良好的親子、朋輩或師生關係。
- (1) 伴讀前的準備:
- 教師可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興趣及程度(可掌握約八成的內容)的讀物當中最好能包括不同類型的讀物,如有插圖的書本、報章、雜誌、單張等。
- 安排伴讀者與學生在寧靜舒適的地方一起閱讀。
- 每天持續進行伴讀五至十分鐘。
- (2) 「暫停、提示和讚賞」的伴讀步驟:
- 同步閱讀:伴讀者可按學生的能力調節閱讀的速度。如有需要,可用手指指引閱讀的位置。
- 獨自閱讀:當學生有信心自己閱讀時,伴讀者可暫停(pause)同步閱讀,直到學生閱讀出現困難,才再次一起同步閱讀。
- 若學生在五秒鐘內仍未能讀出字句,伴讀者可給予提示(prompt),鼓勵學生試讀。若試讀兩次後仍未能正確讀出字句,伴讀者才把正確的讀法告知學生。
- 學生經過嘗試後正確地讀出字句,伴讀者應加以讚賞(praise)。伴讀過程中宜多加鼓勵,並避免給予負面評語。
- (3) 跟進活動:
- 閱讀後,教師或家長可與學生討論讀物的內容,並鼓勵學生寫下簡單的記錄。
- 引導學生留意文章的佳句,並學習不同的句型。
- 引用不同的問題、圖畫和剪報,引導學生勾畫出文章的重點。
4. 調適評估的方式
-
聽覺受損的學生應付一些與聽覺有關的科目(如聆聽、會話、默書、音樂及普通話)時可能會有困難。教師可因應學生的聽覺受損情況,調節上課活動;在評估方面,亦可按需要給予特別安排。
-
進行校內評估時,教師可按聽覺受損學生的聽力程度給予特別的安排,並鼓勵他們盡量參與。有需要時,教師可調節評分或給予特別安排或豁免。最重要的是,靈活採用不同的評估方法,讓學生盡量參與,展示真正的能力。
-
一般來說,輕度及中度聽覺受損的學生可與其他同學一起參與評估,但必須為他們安排較接近教師或聲音來源的座位。至於嚴重及深度聽覺受損的學生,則須考慮給予較多評估上的調適或豁免。
-
考試或測驗期間若有特別宣布,教師應將重點寫在黑板上,確保聽覺受損學生清楚所有安排。
-
鼓勵聽覺受損學生在接受評估時佩戴助聽器,有需要時,可使用無線調頻系統(FM System)或其他輔聽系統,以減低溝通的障礙。
-
教師宜於事前與家長及學生商議合適的安排,以配合學生的個別需要。
-
若在評估安排上遇有困難,教師可與教育署聽覺服務組有關督學聯絡。
5. 應用教育科技
-
教育軟件:現時,許多學校都會在課堂運用教育軟件,或把軟件安裝在電腦室、圖書館等自學角,供學生使用。一般教育軟件都適合聽覺受損學生使用,但由於部分軟件的言語指示較多,可能需要教師示範使用方式,以減少聽覺受損的學生(特別是較深度者)遇到的困難。
-
高映機:教師運用高映機上課有許多好處:
-
a. 教師可經常面向學生,方便聽覺受損學生唇讀;
-
b. 課堂重點已寫在高映片上,學生會較容易理解授課的內容;
-
c. 學生可於課後影印,上課時毋須急於抄寫筆記。
-
-
多媒體投影機:好處與高映機相若,多媒體投影機接駁電腦一起使用時,可提供多種感官刺激及豐富影像。
-
書寫感應器:一般安裝在白板上,可感應白板筆的移動,把資料傳到電腦,教師上課時寫在白板上的資料,可像動畫般記憶在檔案中。學生只要將檔案下載到磁碟,便可把資料帶回家中溫習。其他有需要的學生亦可同時受惠。
本專題取材自香港教育統籌局(2001)《融合教育之聽覺受損篇》。